阿里云技术战略总监陈绪:45 岁开源老兵“中年花开”阿里云 | 人物志
受访者 | 陈绪采访者 | 胡巍巍出品 | CSDN(ID:CSDNnews)采访陈绪是在一个周六的上午,10:00整,笔者拨通了他的电话。今年45岁的陈绪,属虎,他的微...
受访者 | 陈绪
采访者 | 胡巍巍
出品 | CSDN(ID:CSDNnews)
采访陈绪是在一个周六的上午,10:00整,笔者拨通了他的电话。
今年45岁的陈绪,属虎,他的微信头像就是一只老虎。平时聊天喜欢用表情,温暖大叔的形象,在微信对话框中呼之欲出。
出生医药世家,长大后志在计算机
1974年,陈绪出生于湖北省洪湖市的一个医生家庭。
洪湖,就是歌曲《洪湖水浪打浪》中的洪湖。那句歌词“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曾让一代又一代人领略到湖北民歌的风情。
不过,在北京求学和生活多年的陈绪,早已听不出湖北乡音。
小时候,陈绪一直生活在医院,父母都是医生,爷爷和外公也是医生。这也让他立定心志,希望自己人生可以和祖辈有些不同。
上大学之前,有次父母去北京旅游,这次旅游,坚定了父母让陈绪考到北京的想法。
整个高中,陈绪忙于学习,不同于很多技术大牛,在少年时都曾和电脑有过亲密接触,他在上大学前,只摸过几次老式的苹果电脑。
高中的勤勉,让陈绪考上了北京科技大学。选专业时,陈绪听从父母的安排,选择了外语系科技英语专业。
本科毕业后,一个意外的机会,让陈绪转学计算机。
1994年,中科院院士、中国计算机界的元老高庆狮院士,要发展自然语言理解的新方向。
巧的是,他正好被保送读研,于是就跟随高院士学计算机,其后又顺利保送读博。
高院士是福建省漳州市第一位中科院院士,对于恩师的耿直,陈绪至今记忆深刻。
1994年,就有人出数万元请高院士讲一次课,但是高院士始终不为所动。
读博结束,陈绪踏入社会工作,第一份工作是在Sun中国工程研究院做程序员。
做了将近两年半,一家叫泰宇科技的公司,把陈绪挖走。
在泰宇科技工作的两年半期间,他曾在位于北京上地的科实大厦工作,2003年的科实大厦锃亮崭新,陈绪正是第一批在其中办公的人员之一。
后来,经友人戴志康(康盛创想创始人、人称“四大80后创业者”之一)推荐,他进入英特尔。
英特尔十一载,开源可能是自己一辈子的方向
回头看当时本科选了英语,似乎只是学了个工具,但这是老天埋的一个梗,如果没有本科学英语,可能就不会在英特尔工作11年之久。
进入英特尔的契机,是2007年英特尔在北京建立一个名为开源技术中心的组织。
从1995年开始,陈绪就开始接触开源产业中大量的标志人物和领军人物。那时,他觉得开源可能是自己一辈子的方向。
在英特尔十一年多,用陈绪的话说,最后做到“受到广泛尊重”。
挥别英特尔时,他是以云计算战略总监的身份离开的。
事情要从2018年4月1日说起,那天,他像往常一样,帮朋友发了一个阿里云的招聘信息。
结果很多人都以为他离职去阿里云了,甚至有人开始恭喜他。
愚人节的这个朋友圈,让陈绪陷入沉思。
是新的浪潮开始了吗?
他不想年老时回忆往事给自己留遗憾,于是决定辞职去面试阿里云。
这场面试,是他人生中第三次面试,第一次是刚毕业时去Sun中国工程研究院,第二次是去英特尔。
这个决定,对陈绪的亲人同事圈来讲,不啻于一场小小地震。
英特尔领导苦劝多次,可他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面对妻子孩子,他则努力赢得支持。
2018年7月,陈绪独自来到杭州,妻子孩子则留在北京,“双城记”生活就此展开。
在阿里的欢乐与“烦恼”
来阿里之后,他欢乐并“烦恼”着。
欢乐的是,很多阿里云的人都认识他;烦恼的是,身边的同事都很年轻,这让他怀疑自己是不是来迟了。
甚至有人也惋惜道:“你到阿里云来,至少晚了五年!”
虽然抓趋势抓得有点晚,好在迟到总比不做强......
现在,他到阿里云刚好一年,目前他在基础产品事业部担任技术战略负责人,工作内容颇为广泛。
用一句话来描述他的核心职责,就是从战略规划的角度,确保飞天系统的技术研发从效率、稳定性、安全性、前瞻性等角度持续保持世界第一梯队的水准。
同时,陈绪的团队也会作为云计算的布道师,结合云技术和产品的演进趋势,在产业树立“云即未来”的心智,通过阿里云智能的最佳实践,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升级。
业余爱好是读历史书
业余的陈绪,喜欢读书和交流。他喜欢读《资治通鉴》,并认为只有基于足够的信息,才能做出相对公正或合理的判断。
喜欢交流的他,颇有知心大叔的感觉,年轻的同事们遇到工作抉择问题,都会来请教陈绪。
如果说第一代程序员鲍岳桥,当年从杭州北上北京创业,是90年代的潮流的话;陈绪从北京南下杭州求职,则是当下的潮流。
2018年,杭州是全国流入人口最多的城市。潮流代表着趋势,而陈绪正是勇敢抓住趋势的弄潮儿之一。熟读《资治通鉴》的陈绪,带着老祖宗的智慧,开启着识时务的云之路......
总而言之,这位湖北汉子,人到中年调转舵头的勇气,实属难得。
附采访实录:
CSDN:离开英特尔时面对挽留,您作何感想?
陈绪:英特尔留过我很多轮,不过看到我去意已决、就只好做罢。离开也很不舍,因为和同事相处十几年,关系都很好。
而且,我去读清华大学EMBA,就是英特尔拿出部分学费送我去的。但是,从我个人角度出发,云浪潮已来,不抓住的话,恐怕对我会是一个遗憾。
CSDN:很多人认识您,更多是因为开源,什么原因接触到开源?
陈绪:最开始接触到的其实是Red Hat发行版。我们要装操作系统,那装哪种呢?我了解到Linux是比较先进的。因为当时其他的操作系统,在网络连接方面都没有特别关注,而Linux操作系统内置了网络连接功能。
尽管安装起来有各种各样的硬件适配性困难,但我还是坚决地装上了这个系统。对Red Hat系统的使用,让我第一次进入了开源这个领域。这是1994年的事情,之后,我就觉得这个方向可能是我一辈子的方向。
CSDN:您认为阿里云还有哪些待提升的?
陈绪:一方面,阿里云的规模还可以更大。目前,阿里云物理机数量超过百万台,至少可以看到十倍的增长空间,才可以继续保持阿里云的领先地位。
另一方面,则是阿里云应该形成更强的生态,目前,阿里云的合作伙伴虽然超过8000家,但是合作的高度和深度还可以进一步增强。
CSDN:曾经您作为开源云的主要推手,如今去阿里云工作,在这衔接中,您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陈绪:之前在英特尔,我负责中国云计算的战略工作。当时云计算主要有AWS、Azure和阿里云等几家。有些没有研发能力的中小企业想上云,必须借助公共云平台。
当时,我做的很多工作,就是上下游公司整合在一起。而英特尔因为是做CPU硬件的一个底层公共平台,所以帮助其他公司来共同打造系统的事情比较多。
CSDN:您如何看待上云趋势?
陈绪:2006年就有上云的启蒙。到今天,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从全世界而言,美国是以公共云为主,主要是为大众提供基础设施。中国公共云发展态势也非常喜人,增长非常迅猛。
对于上云趋势,其实没有太多争议。以前我们讨论上不上,现在讨论什么时候上、怎么上。也有一部分人在观望,他们在等别人上好之后再上,所以上云趋势不是一个上不上的问题,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CSDN:但是您在做开源的时候,更像一个不拿收入的义工,您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陈绪:人生最快乐的事之一,无非是把工作和兴趣结合起来。从我正式进入英特尔到现在,从未感到工作是痛苦的。
在加入英特尔之后,我大部分工作就是把开源项目汇报给领导。那时我一直在开源社区活动,不仅从公司本身出发,也从社区成长和社区开发者的职业生涯出发,结合各方面的生态,从而让产业健康发展。对我来说,因为做开源结识了很多朋友,对之后个人发展还是很有帮助的。
CSDN:今年是CSDN二十周年,聊聊和CSDN的渊源吧?
陈绪:我和蒋涛总是老朋友了,他不仅是CSDN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开源业界的深度参与者和资深领袖。我从1994年开始学习编程,后来一直在购买《程序员》杂志,也一直关注CSDN的发展,后来在杂志上发过不少文章。直接开始与蒋涛总的个人交流可以追述到2007年,CSDN的几个办公室,包括福码大厦、酒仙桥等,我也都拜访过。从2008年,我就试图推动英特尔对CSDN的投资,后来很高兴看到另外一个部门完成了这笔投资。
我一直坚信蒋涛总会成功,因为他的个人社区领袖气质和对IT产业的洞察力,是绝无仅有的吧。祝福CSDN越走越好,继续引领中国的程序员社区发展潮流。
【END】
热 文 推 荐
☞百度回应“抄袭天猫精灵”;ofo 押金退完需 12 年;VS Code 1.36 发布 | 极客头条
中国有微信和支付宝, 你为啥还费力不讨好去做区块链? | 人物志
点击阅读原文,输入关键词,即可搜索您想要的 CSDN 文章。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