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宋   慧
出品 | CSDN资讯

由声网举办的RTE 2020 编程挑战赛秋季赛决赛在线上圆满落幕了。本次秋季赛的赛题只有一个,参赛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基于声网Agora SDK、 声网Agora 实时消息 RTM SDK、云录制 SDK 等实现实时互动应用,或在已有的项目中实现实时互动场景。

尽管赛题比春季赛减半,但参赛选手热情不减,仅一个赛道便有近 260名开发者报名参赛,组成了 100+队伍,最终 20 个作品进入决赛答辩。与春季赛一样,这次的决赛和颁奖都是通过 Agora Video Call App 在线上进行,并全程通过 B 站直播。决赛产生一、二、三等奖各一支团队,还有两支团队分别获得了最佳创意奖和最佳实用奖。

我们整理了五个获奖团队的开发者背景,他们集中在1995-2001年生人,最“年长”的获奖者1992年出生。年轻的优秀开发者们不缺创意,比如三等奖的获得者,重庆大学大二学生于卓浩的“小本本”里还有27条没有实施的创意。但是通过声网这样的实时互动开发工具与服务商提供稳定易用的API,将创意落地,真正有使用者用起来,给“好评”,才是让年轻人最爽的事情。年轻码农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

RTE 2020编程秋季赛获奖团队:

奖别

作品名

功能

团队

研发背景

一等奖

Storyteller

交互式 Demo 编辑器

余彦臻(个人)

国产自研超融合与分布式存储公司SmartX的前端工程师

二等奖

AR Assistance

5G+AR远程协助平台

AR远程智能战队

李新春:联通上海AR、多媒体互动开发

狄雪:平安健康保险全栈工程师

朱天野: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所设计交互

三等奖

Codesync

代码授课的VSCode插件

你说的都队

于卓浩:重庆大学本科, 2019级计算机专业

王嘉维:伯明翰大学本科, 2019级人工智能专业

最佳创意奖

Touch Fish Artifact

上班“摸鱼”神器

熊猫人队

吴俊:上海教培机构前端工程师

廖云:吴俊同事,前端工程师

孔庆雍:吴俊同事,技术总监

最佳实用奖

Post-it Notes

截图记笔记、点击查词语释义的在线课堂+笔记应用

呆瓜队

J小鱼蒋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读研,ios开发

淡淡闫丹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读研,前端开发

吐司: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读研,安全开发,负责后端

 

让创意落地,脑洞大开抢眼球,实用型作品更多

五个获奖作品里,最有趣和抢眼球的是熊猫人队的作品——上班“摸鱼”神器Touch Fish Artifact,团队对比赛方案的想法就是要出奇制胜,他们运用Agora声网的视频通话SDK来实现视频会议的功能,假装你在“开会”,同时提供了一个“上班摸鱼”的功能区域,可以在里面播放用户本地的视频文件,或者去视频网站看视频等等。

图:上班“摸鱼”的创意作品:Touch Fish Artifact(右上角“摸鱼专区”)

另外四个作品则更加实用,是获奖作者们在工作中或学习上课时萌生的创意。一等奖作品Storyteller的作者余彦臻,来自国内优秀的自研超融合与分布式存储公司SmartX,是一位前端工程师,日常工作是通过自动化测试、代码生成等方式更高效地开发高质量企业级 Web UI。作为基础设施软件的工程师,为了将产品更好地向用户演示,他开发了用于制作“交互式 Demo”的编辑器,使用声网Agora SDK,为编辑器实现多人实时协同编辑和录制旁白的功能。

图:一等奖交互式 Demo 编辑器Storyteller

来自上海的李新春有多年的AR、多媒体互动开发经验,他的获奖作品AR Assistance可以远程协同工作。不在现场的专家通过视频交流,从远程辅助现场人员,还可以通过 AR 在视频中实时标注出问题所在。作品的商用场景非常广阔,远程辅助维修、远程智慧教育、远程智慧医疗等等都可以用到AR Assistance。李新春对音视频场景的理解也非常独到,他认为:音视频重点要解决的是视频双方对于对方的感知,例如专家对于工程师现场的感知;教师对于学生现场的感知;远程专家对于手术室的感知。音视频是基础,而基于音视频的AR技术、SLAM技术让这种感知具象化,在未来的各类远程场景中肯定是有很大市场的。

图:二等奖5G+AR远程协助平台AR Assistance,商用场景广阔

重庆大学大二计算机在读的于卓浩从小学六年级开始接触编程,从一开始的Visual Basic到后来的Javascript,再到后续学习PHP、React、Vue。因为计算机课老师在讲台用投影仪演示代码,模糊看不清,萌生了为VScode编写一个同步代码的插件。他拉着远在英国伯明翰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的小伙伴王嘉维,写出了用于计算机老师授课的代码同步插件Codesync。

三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在读的学生蒋宇、闫丹丹、吐司(化名),因为疫情期间学校用腾讯会议上课,学生端没有办法直接查词语释义和记笔记,他们调研了目前市场上的在线课程都没有学生端实时记笔记和查词的功能,于是联合开发了可以截图记笔记、点击查看词语释义和专业名词的在线课堂+笔记应用Post-it Notes,获得了最佳实用奖。

借助成熟的工具和API,让创意落地,用在工作和学习,还能获得奖金,技术人改变世界的起点,从某一刻迸发的点子开始,未来可期。

 

程序员的高光时刻,在作品每一次被使用中

提到完成作品最大的成就感,所有程序员都提到了作品已经在实际使用中,并且得到使用者的认可和好评。

伯明翰大学王嘉维采访中提到对他影响最大的人是《Minecraft(我的世界)》创始人Markus Persson,因为单纯学习编程或算法很枯燥,只有实际去应用,找到开发上的成就感,才能形成正反馈。Minecraft具有极强拓展性,提供了一个交互编程的平台,是王嘉维在儿时枯燥的算法学习中坚持下来的动力。他们的作品Codesync已经在重庆大学计算机专业师生中使用,王嘉维在伯明翰大学的教授也计划将在恢复线下教学后投入实际使用。

图:重庆大学计算机专业师生上课使用VSCode插件Codesync实拍,图片提供:于卓浩

另外,互相催赶进度也是获奖团队的常态。于卓浩和在英国的王嘉维、李新春和外派国外读硕的朱天野,都是跨国互催ddl(注:deadline截止日期)和讨论。一等奖的余彦臻是唯一的单人获奖者,他的作品仅用了两个周末完成,这次参赛他表示想自我挑战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高质量作品。虽然怀着改变的世界的梦想,但是CSDN小编仍然在此呼吁,关爱健康,从少催ddl做起。

对于声网API的使用感受,程序员们都给予了好评,也让我们看到,给开发者提供“趁手”的工具,稳定第一,符合直觉、重视开发者的意见同等重要。

优秀的作品,产生真正的价值。优秀的程序员被称为隐身于代码背后的无冕之王,作品每一次被使用,获得好评,才是程序员的高光时刻。

 

开源像灌溉大树,所有程序员都在树下乘凉

本次挑战赛的作品已经开源在 Github:获奖作品链接。对于选择开源自己的作品,获奖者们都保持了开放的心态。余彦臻认为不需要太过于担心开源带来的竞争,毕竟代码背后的思考、设计不会被轻易获取;于卓浩自认就是一名大二的学生,现在的作品不在乎收益,更希望它能够帮到其他人;Touch Fish Artifact团队的吴俊表示平时开发、学习的过程中使用过许许多多的开源项目,一直索取却没有很好的机会去回报开源社区,开源让比赛更加公开透明,也是回报开源社区的一种形式。

看待开源,王嘉维更形象地比喻:“开源的过程就像种树,或许你种下了树苗,又或许他参与了浇水施肥,当它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大家一起在树下乘凉的时候,相信每个人都是开心且欣慰的。这种依靠社区哺育的作品从诞生起就被打上了安全、透明的标签,自然会得到更多的认可。”

开源的过程就像种树,当它最终长成参天大树,所有程序员一起在树下乘凉

通过举办编程大赛,声网继续发挥了开发者驱动的优势,随着5G落地,业内分析认为IoT、VR、AR等领域有望涌现出大量的新兴应用场景。编程比赛激发了开发者在实时音视频场景的创新性尝试和实验,也会反哺声网对新场景的探索,保持核心的竞争力。(完)

Logo

20年前,《新程序员》创刊时,我们的心愿是全面关注程序员成长,中国将拥有新一代世界级的程序员。20年后的今天,我们有了新的使命:助力中国IT技术人成长,成就一亿技术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