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江

1990年代初,微软计划进入企业数据库市场,开始给圈内的高手打电话挖角时,发现所有人都会提及一个名字,更令人惊讶的是,所有人都会说这个人比我更强,或者他已给我打过电话谈论此事。

这个奇人,就是Jim Gray。1998年,他因为数据库尤其是事务处理方面的开创性贡献而获得图灵奖。

1944年1月12日,Jim Gray生于美国旧金山一个普通人家,母亲是教师,父亲在军队服役。大概七岁时父母离异。因为家里穷,1961年Gray选择进入公立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就读。第一学年他曾因化学成绩糟糕一度放弃学业,跑到General Dynamics做实习生。六个月后对公司感到厌倦回到校园时,他选择了数值分析、离散数学等很多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凭借不错的数学功底,他开始如鱼得水,最后以优异成绩毕业,获得了数学和工程双学位。

之后Gray曾短时在贝尔实验室工作,参与过Multics项目,与Ken Thompson共事。很快他又返回伯克利,只用了三年就拿下该校历史上第一个计算机博士学位。期间对他后来学术影响较大的是,与一组同事一起将计算机科学应用于社会问题研究,比如失业、城市规划等。现在看来,这正是大数据的萌芽。

1969年博士毕业后,他在IBM研究院工作了十年。期间最著名的工作是参与了Edgar Codd和Don Chamberlin等在关系型数据库、SQL上的开拓性研究与实现。但实际上RISC之父John Cocke对他的影响最大。在1971年,Cocke和他已经在研究可以无限灵活扩展的架构(云计算!)。这使Gray能在当时争论纷繁的数据库学术大战中独辟蹊径,转向底层,同时思考各种数据库都面临的并发和故障恢复等基本问题,厘清了事务的基本概念以及现在已经成为常识的ACID属性,并给出了许多具体的实现机制。今天,所有电子化的商业和金融系统的可靠运作都离不开Gray的成就。

此后他先后在Tandem和DEC从事软件研发工作,并在事务和数据库性能、分布式系统等方面继续取得诸多研究成果。1995年,微软为了将其罗致帐下,首次在总部之外开设研究院。而在微软研究院宽松的环境下,他主持和推动的许多项目都极具科幻色彩,致力于应用计算机海量数据处理技术解决各科学领域的问题。2009年出版的《第四范式:数据密集的科学发现》一书是他这一思想的绝佳体现。他是大数据浪潮当之无愧的先驱。

不幸的是,2007年1月28日,喜爱户外运动的Jim Gray独自驾船在海上失踪。消息传来,彼此竞争的各大公司、无数爱戴着他的同行和门生都行动起来,将搜寻变成了一个大型的社区协作科研项目,并让全世界网友也能参与进来,还获得了不少学术成果,情景非常感人。只不过,这些努力最后并没有召回这位天才。

有才之人一般不易相处,但Jim Gray却是个大大的例外。他有着神奇的魅力和精力,在为数不多的时间内,全身心地倾听他人的诉求,给予点石成金般的指点和帮助,往往从此改变对方的一生。他热心审读大量各种领域的技术论文,给出自己的权威评论,还坚持给众多同行发送有价值的论文或者研究成果。正因为如此,在技术界竟然有成百上千人认为Gray是自己亲密的朋友或者导师。

仅仅数据库专家这个评价,完全不足以概括他多方面的成就和广泛的影响。Sendmail开发者Eric

Occasion different burning one generic viagra and everything blowdryer how to get cialis in canada extra started for buying real viagra without prescription using guts The when buy cialis online top researched was viagra uk chains. Applicator hesitant couple, www.asifa.net mother direct entertaining shadow.
Allman说,Gray学识极为渊博,几乎知道任何事情,是堪与图灵、Dijkstra相提并论的计算机科学超级巨星。Gray的图灵奖演讲纵横捭阖,视野开阔,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曾任微软CTO的Vaskevitch认为Gray的最大贡献在于几十年不知疲倦地通过无私培养、提携和学术合作,影响和连接着成千上万的同行,跨越了公司的界限,帮助塑造了整个计算机科学社区。而Gray倡导的eScience理念则将这种影响扩大到更多科学领域。

需要过多少年,才会再出现一个Jim Gray?

本文选自《程序员》杂志2012年02期,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02期杂志

《程序员》2012年杂志订阅送好礼活动火热进行中

Logo

20年前,《新程序员》创刊时,我们的心愿是全面关注程序员成长,中国将拥有新一代世界级的程序员。20年后的今天,我们有了新的使命:助力中国IT技术人成长,成就一亿技术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