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张宏江:创新流程是打造创新能力的突破口
[caption id="attachment_4297" align="alignright" width="200" caption="张宏江 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席技术官、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online casino australia title="张宏江1" src="http://www.programmer.com.cn/wp-content/uploads/2010/11/张宏江
[caption id="attachment_4297" align="alignright" width="200" caption="张宏江 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席技术官、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
title="张宏江1" src="http://www.programmer.com.cn/wp-content/uploads/2010/11/张宏江1-241x300.gif" alt="张宏江 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席技术官、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 width="200" height="248" />[/caption]为什么过去的几十年美国能够成为全球创新的领头人?为什么在微软之后还会出现雅虎、谷歌等这样的公司,这样的公司为什么没有出现在欧洲和亚洲?因为美国有这样的积累,建立了这样的系统、氛围和文化,使得它不是某一段时间领先,而是总能源源不断产生创新公司引领全球。
同样,具体到某个企业而言,创新文化、创新流程的建立比开发一两个创新产品更重要。企业的创新有时会陷入一种误区,认为只有那些能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产品和模式才是创新。事实上,创新有两类: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创新被称为“突破式创新”或“激进式创新”,它富有前瞻性,但较为稀有;另一种更为常见,对多数企业实用性更强的创新活动是“渐进式创新”,即企业根据现有资源能力,通过调整或改进现有产品及流程获得新产品与新流程。
在有准备、有组织的创新体系中,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创意经过锤炼和加工就有可能成为撬动大市场的利器。例如我们所看到的Facebook、Twitter等,它们的诞生并不是因为技术上实现了多大的突破,它们所应用的技术很多都早已经存在,但是它们建立了新兴的应用模式和新的使用方式,这是非常关键的。未来的产业与科技竞争焦点将集中在应用领域,应用领域会创造很多人们难以预想到的奇迹。
为了激发技术人员的创新力,微软亚洲工程院一直在创造一个鼓励创新、允许失败的环境。同时着力打造行之有效的创新流程,帮助微软从众多的创意中甄别出那些兼具市场价值和市场操作性的创意。创新流程对企业形成持久的创新机制至关重要,但同时,它也是创新管理的难点之一,事实上,成功的创新流程可以成为企业打造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例如,微软亚洲工程院孵化团队成立之初,大家对于要孵化怎样的产品并没有太明确的想法,这个团队决定发动集体的力量,设计了一个创意模板发到微软内部网站上,向微软全球的员工征集创意。为了防止天马行空的“创想家”们脱离商业实践,我们设计了一个一页长的创意模板,上面列出了精心设计的问题,以帮助他们一步步理清思路。经不起推敲的创意在此过程中会自然暴露出问题而遭到淘汰。通过创意模板,我们既控制了创意激荡的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效率。
(本文来自《程序员》杂志10年09期)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