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旁听了高昂同学对Martin Fowler的采访,同时担当摄影师的角色,发现Fowler大叔很是上相。各种姿势拍出来,亦庄亦谐,随便挑一张都可以作为杂志封面的“玉照”了。接下来的Roy Singham,在采访时总觉得他看起来十分眼熟,事后终于想起来,嗯,是著名的魔幻电影《木乃伊》中的某个角色……

     Roy Singham,在一些商人看来,他是一个不按牌理出牌的人。而正是他的特立独行,ThoughtWorks才能取得如今的成功,成为广大软件开发人员梦 想的地方。xRuby的主要开发者郑晔,也是ThoughtWorks公司的咨询师之一,说起来他们公司,言语中迸发着无比的激情和自豪。

     回想一年前参加第二次敏捷大会的场景,感慨良多。当时我还是台下一个积极、热心的听众,ThoughtWorks也是我梦想许久的公司。没想到一年过去, 我竟然已经采访过了ThoughtWorks的创始人,还有机会跟Martin Fowler亲密接触。CSDN和《程序员》杂志这个媒体平台,确实有其独到的优势。

     不过要想跟Martin Fowler聊天,其实没有多难。整个下午,他就坐在三楼走廊的茶座上,一边收邮件,与TW的同事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什么。但是装束与上午完全不同,不再是接受采访的正装,而是穿了一件白色的敏捷大会T恤,头戴一顶灰黄色的鸭舌帽,当发现有人拍照时,他还会配合镜头做出俏皮的表情。模样甚是可爱,不再是上午那个睿智、认真的世界知名软件大师的形象了。

     其实不只是MF这样的国际大师,国内诸多知名软件公司的重量级人物也都参加了本次大会,整个会场可谓藏龙卧虎。比如腾讯公司项目管理部总经理林松,就被我在现场逮到了。之前在Pearson的第四届公司管理与创新年会上与他有一面之缘,不想今日再次相见。他在本次大会上有演讲,主题是“互联网产品研发的敏捷经验分享”。让腾讯的人来讲这个,嗯,确实挺靠谱的。

     林松带着一个眼镜,文文静静的,一副白面书生的感觉。很多人都说他跟腾讯老大马化腾有点像,他自己也承认这一点。跟他聊了会子,知道了一些腾讯的内幕消息,比如腾讯要做自己的SNS;比如腾讯北京的研发中心有上千名工程师,目前主要做两块,其中一块是搜索;比如腾讯暂时没有对外开放API的打算。半个小时谈下来,觉得虽然林松和他背后腾讯的高层们虽然都带有儒雅风范,可那只可爱的小企鹅将来的步伐迈向哪里,哪里的人就要做好准备,迎接暴雨狂风。

     不过林松真的很有亲和力,也很耐心。有一位准备创业的程序员过来向他咨询了很多问题,他都一一详细作答,丝毫没有大公司高层的架子。

     ThoughtWorks中国区总经理郭晓曾经问过Martin Fowler等不少人:频繁参加各种会议意义何在?这些会议真的那么有价值么?Martin大叔的回答令他惊讶:会议本身的内容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在这个会议当中,在听演讲以外,跟其他人交流时获得心得和提高,交到更多的朋友。

     刚听到这个观点的时候,我是有些将信将疑的。不过周六几乎整整一天泡在敏捷大会上的经历,我对此有了深刻体会。让我略显遗憾的是,很多来参会的人们,都像去年的我一样,只是听听讲座而已。真的希望大家都能迈开腿——多参加类似活动,张开嘴——多与业界朋友交流。因为,“开放、共享”是当今互联网时代的必备素质。

Logo

20年前,《新程序员》创刊时,我们的心愿是全面关注程序员成长,中国将拥有新一代世界级的程序员。20年后的今天,我们有了新的使命:助力中国IT技术人成长,成就一亿技术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