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江 即将过去的2012年,也许可以用“沧海桑田”和“合纵连横”两个词来概括。 沧海桑田 移动真正成为主流无疑仍然是今年最大的新闻。201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4.87亿)历史性地全面超过电脑(4.14亿,含PC和平板)之后,2012 年一季度单单Android设备出货量又首次超过了Windows设备。Mary Meeker估计,到2013年二季度,智能手机加平板的安装基数也将超过PC,此后前一数字将一骑绝尘,到2015年两倍于PC。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 心(CNNIC)今年7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网民中用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占比已达到72.2%,首次超过台式电脑。 与此相对应的,是整个产业和技术平台沧海桑田般的巨变。 操作系统与芯片 操作系统与芯片在传统上被认为是最为重要的基础技术平台。2012年,曾经似乎不可战胜的Wintel帝国已经分崩离析,引领了这一波创新和颠覆浪潮的Apple系统也开始露出疲态,后来居上的,是Android+ARM的AA开放联盟。 在芯片层,ARM架构继续在移动设备上高歌猛进,对x86和其他架构造成巨大的压力。2012年一系列标志性事件都与此有关:
  • 高通市值超过Intel;
  • Intel CEO欧德宁提前退休;
  • AMD陷入危机,甚至爆出出售传闻;
  • MIPS被并购;
与此同时,价廉低耗的ARM架构芯片也开始强力渗透到x86的传统领地:PC和服务器。AMD已经宣布要拥抱ARM。微软专门为ARM开发了Windows RT,并基于ARM推出了自己介于PC与平板之间的新型设备——Surface,不惜因此得罪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削弱赖以称雄多年的生态系统。而 Apple自行研发的处理器不仅成为其移动设备的核心竞争力,更有可能入主Mac电脑。Google的Chromebook也是基于ARM的。低功耗定制 服务器也成为互联网和云计算公司关注的焦点,随着64位ARM量产,这种影响会更明显地体现出来,会促使服务器产业发生重大变革。 在操作系统层,微软在Windows 8设计上采取了很不自然的非常规方式,在触摸界面中内置一个传统WIMP,其实完全沿袭了近30年前DOS面临图形界面挑战时的思路。再加上微软在新版本 上不惜大幅改变和影响PC上的用户习惯也要与移动平台界面统一的决策,恰恰都从侧面说明了移动兴起这次大变革是多么的深刻。 这一波操作系统之战是否还有变数? Windows 收复失地的难度非常大。真正的变数也许来自其他开源操作系统。较大规模的设备厂商都在寻找替代方案以免哪天被掐脖子。Mozilla团队开发的 Firefox OS,从MeeGo涅槃而来的Jolla Sailfish,webOS开源后的Open webOS,以及其他基于Linux的操作系统并非没有机会。 最值得重视的,是Linux基金会的Tizen,背后站着Intel和三星。三星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机厂商,Galaxy SIII风头甚至可以与iPhone抗衡。建立自己完整的生态系统,摆脱Google的阴影并与几大世界级巨头同台竞争,这种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最后,主流操作系统和芯片的价格都大大降低(甚至免费),其意义也不可低估。 Web与App的未来 Web与App是操作系统之上的技术层。如果用今天的概念来套,客户端其实是Windows平台上的一个个App,而形形色色的互联网站(也就是Web)可以认 为是Windows上一个特殊App——浏览器里的App。这些处在不同技术层次上的App,其中用户最多、使用频率最大的,也有机会成为平台。QQ和 360是客户端App成为平台的例子,而Google、Facebook、Amazon、百度和阿里则是Web平台的代表。 《Wired》杂志2010年的文章“The Web is Dead”将Web与App之争变成一个业界热门话题。从技术上严格地说,Web作为一种架构风格,是互联网的基础之一,地位很难撼动。但这一讨论中的 Web其实只是针对最终用户的网页,也就是用户未来是否还会像PC上那样凡事打开浏览器,再完成各种任务。 2012年,移动平台Web与App的此消彼长已是不争的事实。Facebook不得不在今年高调承认坚持HTML5是战略上的错误,它在2012年4月以10亿美元收购只有13个员工的移动App公司Instagram,似乎是为这一争论划下了句号。 中期看,网速、屏幕尺寸、移动浏览器的性能和输入不便等限制,对各种传感器等物理硬件的访问等目前移动Web的问题,都会随着HTML5技术的发展逐步得到解决(兼容性问题是另外一回事了),PC互联网上C/S向B/S转移的历史会不会重演呢?可能性很大。 但Web作为一种终端技术,还面临着另一种终极挑战。那就是语音、表情和体感等新型交互与个性化实时数据支撑的智能助理模式,越过网页直接通过API调用, 返回各种结果数据,执行所请求的操作。Siri和Google Now、Google Glass等产品已经显露出这种端倪。 的确,除了大量输入性的任务,如果系统能够记录你的大部分活动信息且将很多任务自动化,并实现个性化推荐,如果语音交互界面能让你像现实生活中指挥小秘那样,只需动动 嘴皮子,就把事儿都办了,谁还愿意再打开浏览器、在搜索引擎里输入或者收藏夹里查找、打开链接才开始工作呢?我们用这些信息设备的目的,无非是要获取、产 生和修改一些信息而已。 是的,Web很可能不会因App而死,它将死于大数据支撑下的平台本身。浏览器、搜索引擎和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Web相关基础设施,都有可能会随之而消亡。 赢利模式 移动主流化首先带来的是问题赢利难。不仅独立开发者步履艰难,连Google、百度、腾讯这样的巨头在转向移动的过程中,单位收入也在下降,一样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方案。 分析起来,传统互联网上基本的赢利模式无非游戏道具、广告和电子商务三种。移动主流化对游戏基本没有太大影响,而新设备在非游戏人群中的渗透,还为《愤怒的小鸟》代表的休闲游戏的兴起创造了机遇。2012年,无论Android还是iOS,国内都涌现出不少月收入过千万人民币的游戏。而iOS上目前成绩最好 的芬兰游戏开发商Supercell日收入达75万美元,媒体已将其与Zynga相提并论了。 广告则遇到了大麻烦,事实上这也许是一件好 事。传统的互联网广告往往杂乱无章,相关性差,极为低效,还影响用户体验(想想典型的中国式门户网站飘来飘去红红绿绿的广告吧);移动设备屏幕小的限制逼 着我们返璞归真,思考如何能够将广告转变为与用户当前场景契合的有用信息推荐。 电子商务是移动设备能大展宏图的地方。因为有购物者ID标识,而且随身,移动设备天然是更好的比价器和购买决策助手。但目前的体验需要改善,用户习惯还需要时间培养。 其实,除了传统的模式之外,如果系统平台能够提供类似智能助理的能力,将为移动互联网带来更多广告收入、付费内容发行和线下业务闭环的机会,这个潜力是空前巨大的。 为什么呢? 看看图1(美国线下广告与线上广告的比例),来自Business Insider的报告《The State of The Internet 2012》。这幅图很好地提醒了IT从业者,线下经济是多么巨大。另外,中国2012上半年社会零售总额98222亿元,而电子商务是5119亿元,只占5%而已。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502" caption="图1 美国线下广告与线上广告的比例"]
[/caption] 在
2012MDCC移动开发者大会上, CSDN创始人蒋涛针对移动应用的赢利难提出了四化:垂直化、硬件化、平民化和企业化。的确,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教育、金融、零售等诸多传统行业都已经到了变革前夜,如何更好地与之结合,是我们的机遇所在。事实上,无论是1990年代的软件还是2000年代的互联网两 拨浪潮,在通用领域成功的永远只有少数后来的巨头,更多公司都在垂直市场、在企业服务中立足发展起来。 合纵连横 平台=生态系统 今天,平台的定义已经改变。操作系统、芯片、浏览器这些技术层都只是平台的一部分。垂直整合的完整生态系统才是真正的平台。平台的领导企业将成为信息运营商,它将掌握用户的足够数据,能提供前面讲到的智能助理式的整合服务。 在我看来,这个生态系统中最必不可缺的是具有统一ID登录系统的足够多活跃用户,更重要的则是有能力让第三方获得足够的收入,因此广告、电子商务和游戏平台 这些赢利服务是否强大关乎成功。此外,还包括支持设备的基础软硬件,搜索、社交、地理位置服务、统一通信、支付等基础平台服务,这些选项虽然并非全部必 需,但对积累用户数据却至关重要,多多益善。毕竟,最终平台之间决胜的关键,是大数据支撑下的终极用户体验。 国外竞争分析 2012年平台之战已经成为整个产业的主旋律。无论是操作系统(iOS和Android新版本的竞争)、移动设备(十月份各家发布新产品的密度,几乎让人目不暇 给),还是内容资源(Google Android负责人Andy Rubin的头衔不知何时已经变成了移动与数字内容高级副总裁,Amazon则耗费数亿美元在Prime账号里增加新的视频内容资源,与Netflix竞 争)、线下资源(iOS 6将Google地图踢出,并推出野心很大的Passbook),竞争已经在Google、Apple、Facebook、Amazon和微软五大巨头之 间全面展开。而此外的企业或合作,或并购,或诉讼,通过合纵连横寻找自己的生存之道。原因无它,用户需要有整合无缝的体验。想想吧,当手机上某个瞬间跳出 一个窗口,你却搞不清楚来自哪里:短信?微信?GTalk?微博?…… 在Larry Page执掌帅位一年多以来,Google战略上非常清晰,以Google+为核心打通原来四面作战的诸多主要产品,再加上Android的爆炸性增长, 基本上已经弥补了原来没有统一ID系统的最大缺项,甚至将之变成了自己的优势。此外,在产品设计上,Google在过去一年已经有长足进步,对Apple 直接产生威胁。而Google可怕的云平台和算法能力,必将在未来各种智能应用中展现出来。与线下的结合还是Google较弱的地方,另外 Facebook这个影子杀手的威胁,并未解除。 失去乔布斯之后的第一年,虽然Tim掌舵下的Apple业绩上仍然抢眼,产品发布也非常平稳,但势头上明显已经由攻转守。我一年前提到的问题:Apple太依赖硬件,尚没有完成互联网化,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从地图事故以及一系列云服务的问题来 看,Apple的高层领导里并无真正理解互联网的人才。难怪原iPad团队的成员Patrick Gibson建议Apple收购Twitter,补充这方面的实力。 有Mark Zuckerberg这样的创始领导人,Facebook还是很令人放心的。迅速决策收购最有潜力的颠覆者Instagram,足以使他高枕无忧数年。另外将移动转型作为工作中心并卓有成效(第三季度移动广告收入已经大增),这一年Facebook的成绩堪称完美。 Amazon的Jeff Bezos是个可怕的对手,这家公司上一季度还在亏损,很多业务都在赔钱,包括光鲜的Kindle Fire、Prime服务等,云计算领域的霸主AWS也不太挣钱,但客户满意率极高,股东们也是,今年公司市盈率一度高达3000以上。他在一年内先后被 《Forbes》评为美国最佳CEO,被《Fortune》评为年度企业人物。 顺利发布Windows 8和Surface也颇有新意,应该说,对于微软这样的前霸主,这一年大转型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大局要求尽快将微软手中的产品像Google+那样紧密整 合,比如在Windows 8桌面最明显处直接放一个大大的搜索框,直达Bing;比如在SkyDrive上直接为用户提供与本机硬盘一样大小的云存储,保持同步,用户不用再考虑到 底存在哪里。目前的Windows 8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而Sinofsky出局是福是祸,现在还看不清楚,至少现在微软内部看不到大刀阔斧搞整合的领军人物。 这五巨头之外,还有三星值得关注。作为当今第一大智能手机厂商,它完全有实力加入平台之争。只不过,它要补的课是最多的,积极展开收购是明智的选择。 国内竞争分析 国内呢?从账号系统来判断,符合条件的平台其实只有腾讯和阿里。还有新浪算半个。 腾讯的核心QQ和QZone是一个强账号系统,但在PC端已经做得非常重,向移动的移植包袱很重,面临新兴力量的挑战。不料挑战者却是自己人——张小龙斜刺 里杀出,搞了个微信出来。微信对于腾讯不仅意味着QQ在手机上的实现双保险,它通过打通手机通讯录,将智能手机用户一一纳入囊中,强势进入了腾讯梦想多年 的高端市场,这个意义极为深远。在这个市场上,微信和新浪微博虽然产品形态不同,但最终会殊途同归。这也是我之前说过“微信和微博必有一战”的含义所在。 阿里布局上与Amazon类似,但账号系统更为丰富,也更杂,目前的布局稍显散乱。支付宝和阿里金融对后续打通传统行业已经构筑了强大的桥头堡,想象空间很 大。与Amazon的缺陷也一样,需要从纯购物的色彩走出来,扩展为更为通用的平台。投资新浪微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阿里的基因是国内公司里最适合做平台 的,决心不容怀疑,那是他们的成功之道。 而新浪微博这一年的发展略显停滞。微博产品本身原来是具有平台型潜力的,是互联网中少数能够做一些正事儿的地方,但新浪与Twitter一样,受自身整体格局所限,一方面太早太多开始商品化,微博营销横行,另一方面又固守媒体思维,对第三方开发者扶持 力度不足,甚至限制打压,可惜了。新浪微博已经构建了一个超过4亿ID的系统,而且目前在产品形态上相比微信更加灵活开放、容易扩展,如果能将私信功能剥 离成独立的移动App好好打造,增加工具性,然后在大平台上个性化方面、筛选信息方面下工夫,应该还是有希望的。 百度缺乏全局性的账号系统,“核心业务搜索是无需用户登录就能使用的服务,对用户的长期黏性最弱”,而且没有Gmail这样的基础登录性服务。之前推的新首页应该是有鼓励用户登录的含义,但这个并非强需求,很难达到目的。近年做的一些客户端产品也多乏善可陈。地图倒是做出了一定的门槛,是个有战略意义的产品。其实我很奇怪今年百度发布个人云盘时为何不直接展示一下自己的技术实力,发布一个百G级的,一举能够获得多少登录用户啊。 本文选自《程序员》杂志2012年12期,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 market@csdn.net 《程序员》2012年杂志订阅送好礼活动火热进行中
Logo

20年前,《新程序员》创刊时,我们的心愿是全面关注程序员成长,中国将拥有新一代世界级的程序员。20年后的今天,我们有了新的使命:助力中国IT技术人成长,成就一亿技术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