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这一年
文/刘江即将过去的2012年,也许可以用“沧海桑田”和“合纵连横”两个词来概括。沧海桑田移动真正成为主流无疑仍然是今年最大的新闻。201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4.87亿)历史性地全面超过电脑(4.14亿,含PC和平板)之后,2012 年一季度单单Android设备出货量又首次超过了Windows设备。Mary Meeker估计,到2013年二季度,智能手机加平板的安装基数也将超过...
·
文/刘江 即将过去的2012年,也许可以用“沧海桑田”和“合纵连横”两个词来概括。 沧海桑田 移动真正成为主流无疑仍然是今年最大的新闻。201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4.87亿)历史性地全面超过电脑(4.14亿,含PC和平板)之后,2012 年一季度单单Android设备出货量又首次超过了Windows设备。Mary Meeker估计,到2013年二季度,智能手机加平板的安装基数也将超过PC,此后前一数字将一骑绝尘,到2015年两倍于PC。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 心(CNNIC)今年7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网民中用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占比已达到72.2%,首次超过台式电脑。 与此相对应的,是整个产业和技术平台沧海桑田般的巨变。 操作系统与芯片 操作系统与芯片在传统上被认为是最为重要的基础技术平台。2012年,曾经似乎不可战胜的Wintel帝国已经分崩离析,引领了这一波创新和颠覆浪潮的Apple系统也开始露出疲态,后来居上的,是Android+ARM的AA开放联盟。 在芯片层,ARM架构继续在移动设备上高歌猛进,对x86和其他架构造成巨大的压力。2012年一系列标志性事件都与此有关:
[/caption] 在
2012MDCC移动开发者大会上, CSDN创始人蒋涛针对移动应用的赢利难提出了四化:垂直化、硬件化、平民化和企业化。的确,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教育、金融、零售等诸多传统行业都已经到了变革前夜,如何更好地与之结合,是我们的机遇所在。事实上,无论是1990年代的软件还是2000年代的互联网两 拨浪潮,在通用领域成功的永远只有少数后来的巨头,更多公司都在垂直市场、在企业服务中立足发展起来。 合纵连横 平台=生态系统 今天,平台的定义已经改变。操作系统、芯片、浏览器这些技术层都只是平台的一部分。垂直整合的完整生态系统才是真正的平台。平台的领导企业将成为信息运营商,它将掌握用户的足够数据,能提供前面讲到的智能助理式的整合服务。 在我看来,这个生态系统中最必不可缺的是具有统一ID登录系统的足够多活跃用户,更重要的则是有能力让第三方获得足够的收入,因此广告、电子商务和游戏平台 这些赢利服务是否强大关乎成功。此外,还包括支持设备的基础软硬件,搜索、社交、地理位置服务、统一通信、支付等基础平台服务,这些选项虽然并非全部必 需,但对积累用户数据却至关重要,多多益善。毕竟,最终平台之间决胜的关键,是大数据支撑下的终极用户体验。 国外竞争分析 2012年平台之战已经成为整个产业的主旋律。无论是操作系统(iOS和Android新版本的竞争)、移动设备(十月份各家发布新产品的密度,几乎让人目不暇 给),还是内容资源(Google Android负责人Andy Rubin的头衔不知何时已经变成了移动与数字内容高级副总裁,Amazon则耗费数亿美元在Prime账号里增加新的视频内容资源,与Netflix竞 争)、线下资源(iOS 6将Google地图踢出,并推出野心很大的Passbook),竞争已经在Google、Apple、Facebook、Amazon和微软五大巨头之 间全面展开。而此外的企业或合作,或并购,或诉讼,通过合纵连横寻找自己的生存之道。原因无它,用户需要有整合无缝的体验。想想吧,当手机上某个瞬间跳出 一个窗口,你却搞不清楚来自哪里:短信?微信?GTalk?微博?…… 在Larry Page执掌帅位一年多以来,Google战略上非常清晰,以Google+为核心打通原来四面作战的诸多主要产品,再加上Android的爆炸性增长, 基本上已经弥补了原来没有统一ID系统的最大缺项,甚至将之变成了自己的优势。此外,在产品设计上,Google在过去一年已经有长足进步,对Apple 直接产生威胁。而Google可怕的云平台和算法能力,必将在未来各种智能应用中展现出来。与线下的结合还是Google较弱的地方,另外 Facebook这个影子杀手的威胁,并未解除。 失去乔布斯之后的第一年,虽然Tim掌舵下的Apple业绩上仍然抢眼,产品发布也非常平稳,但势头上明显已经由攻转守。我一年前提到的问题:Apple太依赖硬件,尚没有完成互联网化,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从地图事故以及一系列云服务的问题来 看,Apple的高层领导里并无真正理解互联网的人才。难怪原iPad团队的成员Patrick Gibson建议Apple收购Twitter,补充这方面的实力。 有Mark Zuckerberg这样的创始领导人,Facebook还是很令人放心的。迅速决策收购最有潜力的颠覆者Instagram,足以使他高枕无忧数年。另外将移动转型作为工作中心并卓有成效(第三季度移动广告收入已经大增),这一年Facebook的成绩堪称完美。 Amazon的Jeff Bezos是个可怕的对手,这家公司上一季度还在亏损,很多业务都在赔钱,包括光鲜的Kindle Fire、Prime服务等,云计算领域的霸主AWS也不太挣钱,但客户满意率极高,股东们也是,今年公司市盈率一度高达3000以上。他在一年内先后被 《Forbes》评为美国最佳CEO,被《Fortune》评为年度企业人物。 顺利发布Windows 8和Surface也颇有新意,应该说,对于微软这样的前霸主,这一年大转型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大局要求尽快将微软手中的产品像Google+那样紧密整 合,比如在Windows 8桌面最明显处直接放一个大大的搜索框,直达Bing;比如在SkyDrive上直接为用户提供与本机硬盘一样大小的云存储,保持同步,用户不用再考虑到 底存在哪里。目前的Windows 8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而Sinofsky出局是福是祸,现在还看不清楚,至少现在微软内部看不到大刀阔斧搞整合的领军人物。 这五巨头之外,还有三星值得关注。作为当今第一大智能手机厂商,它完全有实力加入平台之争。只不过,它要补的课是最多的,积极展开收购是明智的选择。 国内竞争分析 国内呢?从账号系统来判断,符合条件的平台其实只有腾讯和阿里。还有新浪算半个。 腾讯的核心QQ和QZone是一个强账号系统,但在PC端已经做得非常重,向移动的移植包袱很重,面临新兴力量的挑战。不料挑战者却是自己人——张小龙斜刺 里杀出,搞了个微信出来。微信对于腾讯不仅意味着QQ在手机上的实现双保险,它通过打通手机通讯录,将智能手机用户一一纳入囊中,强势进入了腾讯梦想多年 的高端市场,这个意义极为深远。在这个市场上,微信和新浪微博虽然产品形态不同,但最终会殊途同归。这也是我之前说过“微信和微博必有一战”的含义所在。 阿里布局上与Amazon类似,但账号系统更为丰富,也更杂,目前的布局稍显散乱。支付宝和阿里金融对后续打通传统行业已经构筑了强大的桥头堡,想象空间很 大。与Amazon的缺陷也一样,需要从纯购物的色彩走出来,扩展为更为通用的平台。投资新浪微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阿里的基因是国内公司里最适合做平台 的,决心不容怀疑,那是他们的成功之道。 而新浪微博这一年的发展略显停滞。微博产品本身原来是具有平台型潜力的,是互联网中少数能够做一些正事儿的地方,但新浪与Twitter一样,受自身整体格局所限,一方面太早太多开始商品化,微博营销横行,另一方面又固守媒体思维,对第三方开发者扶持 力度不足,甚至限制打压,可惜了。新浪微博已经构建了一个超过4亿ID的系统,而且目前在产品形态上相比微信更加灵活开放、容易扩展,如果能将私信功能剥 离成独立的移动App好好打造,增加工具性,然后在大平台上个性化方面、筛选信息方面下工夫,应该还是有希望的。 百度缺乏全局性的账号系统,“核心业务搜索是无需用户登录就能使用的服务,对用户的长期黏性最弱”,而且没有Gmail这样的基础登录性服务。之前推的新首页应该是有鼓励用户登录的含义,但这个并非强需求,很难达到目的。近年做的一些客户端产品也多乏善可陈。地图倒是做出了一定的门槛,是个有战略意义的产品。其实我很奇怪今年百度发布个人云盘时为何不直接展示一下自己的技术实力,发布一个百G级的,一举能够获得多少登录用户啊。 本文选自《程序员》杂志2012年12期,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 market@csdn.net 《程序员》2012年杂志订阅送好礼活动火热进行中
- 高通市值超过Intel;
- Intel CEO欧德宁提前退休;
- AMD陷入危机,甚至爆出出售传闻;
- MIPS被并购;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