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郝培强 [caption id="attachment_4082" align="alignright" width="160" caption="郝培强(@tinyfool),现居上海,程序员及二手经济学家,任职于盛大创新院。"]

郝培强(@tinyfool),现居上海,程序员及二手经济学家,任职于盛大创新院。
[/caption] Google Wave真是得天独厚,它是世界最牛的网络公司Google的产品。 一年前,Google Wave的演示出现在Google I/O后,马上就红遍了整个Geek圈。有人预言它将成为Email的替代品,有人预言它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有人说它让所有其他协作工具黯然失色。 刚开始支持邀请注册,它就引发了狂潮,Twitter上天天都有人在求邀请码,谷奥甚至设计了一个邀请排队系统,至少有7000多人曾经在这个系统里注册过。 我从小规模邀请阶段开始试用Google Wave。那时候最大的烦恼是人少,很长一段时间,我通讯录里面一个人都没有。 但不久,Google Wave就火了,人们慢慢地从各种渠道获得邀请码,我的所有好友都出现在Wave中,经常有人ping我,经常有人把我加到他的Wave里。 “哈,又一个Gmail式的营销神话诞生了!”我当时这么想。 然而,一切喧嚣过后我发现,Google Wave里面有无数Wave,大多数我都没有兴趣打开,更谈不上参与。而我参与的所有Wave都有上百人,每个人都留了一句或者几句话。打开Google Wave慢得要命,打开那些很热的Wave更慢。 慢慢的,我不再想打开Google Wave,即使有通知告诉我,我最好的朋友邀请我加入了一个Wave。我甚至不想去想这个东西。直到最近我听说Google Wave已经被Google放弃,即将关闭。 某年春晚,陈佩斯扮演的主角,看到迎面而来的高大英俊的叛徒朱时茂时,不禁感叹道“我以为只有我这样的才能当叛徒,原来你这浓眉大眼的也当叛徒啊!” 是啊,那么,浓眉大眼的Google Wave怎么也会死? 它不够简单。每个人看它在Google I/O演示的时候都会说,“太酷了,就是我想要的”。没错!它太酷了,它可以像Email那样发给别人,可以所见即所得地编辑,它可以多人协作,它可以装上各种的插件。从演示中,我们可以看到它可以用来下棋,填调查表,可以协作写文章,可以用来商量聚餐的地点等。但是,酷不是生产力。虽然它每次亮相都可以引来“哇!”声一片,但是当用户开始使用它的时候,巨大的挫折感就会迎面而来。它的概念太复杂,直至今天,里面的一些概念我还弄不明白。它的界面太复杂,一堆窗口,看上去像Mail,操作上去却又不完全一样;一堆按钮,完全没有办法记住,也不好选择。于是我们的Wave收件箱里面充斥着各种试图跟演示的Wave们一样酷,但是怎么都做不到那么酷的东西。 它多次让我想起OLE技术,当年微软推出它的时候,每个人也都是相当的震撼。人们经常把一个BMP图片扔到Word中,在旁边写几个字,然后双击BMP,当看到会自动打开一个嵌入在文档中的画图软件,就会很高兴地随笔画上几画,然后关闭全部文件,心想这是多酷啊!那时候的Geek们奔走相告,现在我们可以在Word文档里面嵌入一个国际象棋游戏了。虽然OLE技术一直没有被完全抛弃,但是有几个人真正地在用它?当文档变成了一个游戏的容器后,那它还是文档吗? 我无意回答这个问题。 但我相信OLE的道路,Google Wave的道路将来还会有无数的厂商去重复。毕竟更多功能,更炫,看上去更美是每个厂商都不懈追求的。 但是,在他们更多去倾听用户的难处,更精雕细琢、更懂得取舍之前,这样的梦想是无法实现的。 (本文来自《程序员》杂志10年09期,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09期杂志) 《程序员》9月刊最新上市: http://www.programmer.com.cn/3923/ 《程序员》订阅: http://dingyue.programmer.com.cn/

Logo

20年前,《新程序员》创刊时,我们的心愿是全面关注程序员成长,中国将拥有新一代世界级的程序员。20年后的今天,我们有了新的使命:助力中国IT技术人成长,成就一亿技术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