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董世晓 您认为2010年重要的技术热点有哪些?为什么?

毛新生
毛新生:我认为,在企业计算领域, 云计算、物联网业务分析是2010年主导的技术热点。云计算已经成为了现实,不再停留在概念上。从基于云计算平台的软件开发云和测试云,到云管理和应用健康管理,再到统一通信以及协作平台到云计算的迁移,无不是云计算推动的技术创新与业务变革。物联网的远景目标是组成一个超大的物品智能网络,由此推动城市、医疗、建筑等的智能化。作为物联网应用的智慧城市将数字技术应用到物理系统中去,并利用所有产生的数据提高生活的空间、效率与质量。业务分析对特定业务问题涉及的历史的、当前的和预测的数据进行深度的挖掘与检视。对客观数据的分析洞察能指导我们的行动以获取最佳效益。这些基于事实数据的洞见与行动指导,将为系统和业务人员提供普适的决策支持。
杨卫华
杨卫华:
NoSQL分布式存储依然是一个热点,尽管尚未有非常强势并成熟的开源解决方案。以Cassandra为首的Dynamo类型分布式存储产品发展遇到一些稳定性问题,业界对其研究有放缓的迹象,其中的标志事件就是Twitter暂停在主业务存储使用Cassandra。在11月,Google的Jeff Dean在Standford的一次演讲中又提到分布式系统中增加一个中心状态节点的好处,业界或许会重新反思Dynamo这种去中心化思想在工程实践中是否比中心化更容易出现稳定性问题。尽管NoSQL分布式存储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主流海量数据存储仍然严重依赖MySQL等传统数据库方案来解决。 性能是Web架构永恒的主题,强调性能为王的Velocity大会也在年底来到了中国。其中反响比较大的是Facebook的前端架构优化主题。Facebook使用BigPipe技术将网站请求速度提高了2倍,它的设计思想在很多方面值得借鉴,包括在服务端的设计。目前业界大部分Web系统都是串行化设计方法,如果借鉴BigPipe思想改成多个Pipeline并发执行,可以实现在相同体系架构、相同软硬件环境下访问速度的很大提升。 其他一些热点如Cache中心化设计我在博客及新浪微博上已经有较多介绍,有兴趣读者可以进一步去了解。
王宏
王宏:
在我眼中,有三大技术热点。 第一,云计算。云计算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云”通常使用一些大型服务器集群,例如计算类、存储类、网络类等,通过软件实现自动管理、按需分配,而且这种资源在使用者看来几乎是无限的,只要需要都能通过简单的资源配置实现应用。这使得使用者无需为复杂的服务器配置及其相关优化而烦恼,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应用。这种方式使单个服务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节省资源。 第二,虚拟化。随着服务器的运算能力越来越强,资源越来越丰富,虚拟化技术也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通过虚拟化技术,可以实现在单一的计算机(服务器)上安装多个操作系统或者多重任务的处理,这样既能达到高速处理业务的目的,同时又节省了企业的IT成本。 第三,HTML5。如果说前几年是HTML5的诞生之际,那么2010年就是HTML5的成人之年。今年HTML5迅速普及,并且在移动设备上得到快速的应用。HTML5使得原有的网页变得越来越“丰富”,原本通过Flash、Media Player、QuickTime等专用插件才能使用的视频、动画变得易用,而且有着更好的兼容性。可以说,HTML5让开发人员从不同的插件、不同的技术以及不同的设备上得以解脱。
范凯
范凯:
依我之见,2010年的热点技术无非是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移动应用的迅速普及。2010年是智能手机和移动应用迅速普及的一年,年初苹果的iPad发布,掀起了手持式智能移动设备普及的浪潮,Android也开始四处开花,不仅仅在智能手机领域,还在很多移动领域(如车载GPS)迅速普及。总的来说,2010年是移动时代引爆的一年。 第二,HTML5技术的普及。得益于苹果iPad的推动以及大多数厂商的支持,HTML5技术在移动领域方兴未艾。 第三,No SQL领域仍然在迅速发展。尽管Cassandra的应用遇到一些挫折,但是像MongoDB和Redis这一年有了惊人的发展,在越来越多的网站包括CSDN中得到应用。 2010年值得分享的新工具有哪些? 毛新生: 云计算方面的工具有IBM Cloudburst、BLADE VMready、HSLT、LotusLive等。物联网方面的工具有Smart Food、Smart Water、Smart Traffic、Smart Healthcare等。业务分析方面的工具有Cognos10、Openpages、SPSS DM、Guardium等。 王宏:iPad,不能简单地算工具了,而是因为它衍生的很多软件,例如pWiki。 使用iPad能随时随地上网检查各种服务的状态,并且可以简单地处理一些问题。 您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是怎样解决的? 毛新生:技术服务于业务,如何通过整合提升成熟的技术系统,服务于客户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是技术研发团队面临的最大挑战。通过与Marketing、Sales、Consulting部门的紧密合作,走出实验室,与客户展开广泛深入的多层次的合作,释放实验室的力量,遵循先由外而内、后由内而外的设计方针,敏捷化研发流程,是我们认为战胜挑战的根本方式。 王宏:最近帮助手机团队构建手机通信的API服务,其中遇到很多问题,例如各种网络环境、硬件环境下的通信速度问题、移动设备的辅助定位问题、GPS定位后获取的经纬度与地图上的经纬度偏移的问题等。具体的解决办法可以参考我在2010软件开发2.0大会上的演讲。 杨卫华:今年我工作中遇到的最大的两个问题是,系统的故障容错处理以及海量数据设计。 故障处理遵循的一个原则是Design for Failure。一个大系统要达到每个环节都有良好的容错能力,实现起来会有很多困难。大型的系统都不是一个模块组成,Jeff Dean提到在Google.com执行一次搜索会调用到100多个内部服务,新浪微博同样每一个环节牵涉到内部多个调用。因此如果没有良好的自动容错处理能力,很容易就会导致用户访问系统失败。可以说,对这一点的执行力决定了架构成败。 海量数据设计也面临挑战。分布式NoSQL存储目前还没有达到我们期望的稳定成熟产品。而使用MySQL拆分来存储海量数据存在很多已知问题,前期需要谨慎的设计,否则达到瓶颈后无法扩展将会给系统带来无法修补的灾难。上线后运维也需要很多资源来维护,包括冷热数据迁移、容量规划等。运行一定时期的优化又需要根据业务访问特点调整结构及切分方式。MySQL下的海量数据调整和重构做不到非常敏捷,调整的时间周期会很长,很多技术成本都消耗在上面。因此希望将来能够设计更多自动化系统及更好的产品来满足业务海量数据存储需求。 范凯:我所遇到的问题是,业务系统多而且杂,有各个时代、用各种语言开发的东西,而现在需要逐渐统一化,建立统一平台。 我的解决之道就是REST,各个系统模块化、松耦合,使用REST架构来编写,通过HTTP互调用实现系统的整合。 2011年有哪些技术趋势? 毛新生:2010年消费电子产业取得了飞速发展,智能设备和物联网的发展使得软件被普及到各种不同的设备中,影响到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可以预见,这种趋势在2011年将进一步发展。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网络电视等为我们带来了更智能化生活的同时,也对信息系统提出了挑战:对于多种设备的支持,新的安全性挑战,更快捷地响应变化的市场,更有效的协作平台,信息全生命周期管理,高效的开发工具变得比任何时候更重要。越来越多系统引入商业智能与业务分析是2011年另一个可以预见的趋势,对来自内部、外部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和预测可以帮助发掘业务信息中潜在的价值,从而指导业务绩效监控,提供更普适的业务决策支持。海量数据分析、实时数据分析、社会网络分析、风险与合规分
李锟
析的开发应用也刻不容缓。 王宏:我看好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它是由免接触式射频识别演变而来。NFC不需要复杂的设置程序就能进行数据通信,而由于其耗电量低、一次只和一台机器连接,拥有较高的保密性与安全性,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领域和其他通信方式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其易用简便的方式让用户更能接受并使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这种快速、便捷的通信方式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Google新出的手机已经支持NFC芯片,并有了相关的应用。NFC带来的不仅仅是单一的技术,更开拓了大家的思路,利用图形(二维码等)、声音等多种方式也能实现近场通信,相信在LBS、移动支付等方面会有更大的发展。 李锟:2011年我看好下面的技术趋势。 移动应用,尤其是LBS应用的普及,将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便利。 随着IE9正式推出,HTML5的热度逐渐高涨,将基于Web标准的RIA技术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REST开发会成为一个技术热点。不仅仅局限于Web服务,REST在企业应用中的适用场景,也会越来越多地被发掘出来。 Martin Fowler的那本讲DSL的书出版后,DSL也会成为一个技术热点。 (本文来自《程序员》杂志11年01期,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01期杂志) 《程序员》01期精彩内容:成功产品三要素 《程序员》订阅

Logo

20年前,《新程序员》创刊时,我们的心愿是全面关注程序员成长,中国将拥有新一代世界级的程序员。20年后的今天,我们有了新的使命:助力中国IT技术人成长,成就一亿技术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