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董世晓

2010年,都有哪些成功和失败的产品?原因是什么?

王坚
王坚:我认为Kik和Cut the Rope是今年比较成功的产品,游戏发展国也不错。彻底失败的没看到几个,有些表现不太好的产品现在还谈不上失败。

杨武杨武:
我觉得特别成功的是A p p l e 的FaceTime。它用一组复杂的协议将视频通话变得极为简易,接近于One Click。其市场宣传从亲情入手,也抓住了要点,对比之下,移动营业厅里那个躲猫猫、装上班的手机视频通话广告简直是自曝其短。更重要的是,通过FaceTime,能够将iOS设备、Mac电脑整合成一个完整的在线视频服务平台,这就构成了完整的3屏方案,对于AppleTV可能是一个决定性的竞争优势。

另一个是微软的Kinect。虽然是以游戏周边设备的形式登场,但它是一款客厅信息交互方式的突破性产品。体感输入 配套的UI是TV从单纯的视频终端走向家庭互联网中心的关键。

我觉得比较失败的是Google TV。可以说,这是拿PC的思路套TV,没有很好地匹配人们在电视机前放松休闲的心理特点,操作时注意力需要在大屏幕和遥控器之前来回切换,同时没有拿出定制的信息输入方案,如果要用键盘,那直接连台电脑岂不是效果更好。

高博
高博:2010年有很多成功的产品。其中最成功的产品我认为应该是以下几个。

●  iPad,成功原因我想无须多言:仍然是将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苹果借助iPad的强劲销售业绩,市值一举超越微软巨头,气得鲍尔默临阵换将并准备亲自披挂上阵。

●  Office online casino bonus 2010,它对“基础三大件”Word、Excel和PowerPoint都做了脱胎换骨的大改进,使其更完美地与云计算环境结合。而且,微软还推出了基于Windows Live Skydrive存储体系和Windows Live ID身份体系的Office WebApp,与Google Apps展开了正面竞争,并在数个月的时间内取得了决定性的形势扭转。

●  飞信,借助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免费短信营销策略,成功地跻身于一线即时通信软件行列。这在有强大的腾讯QQ和Windows Live Messenger的寡头竞争市场压力下,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事。现在客观地说,飞信的体验已经好于Windows Live Messenger,仅仅在文件传输等领域与QQ相比稍逊一筹,但是已经对后者形成了非常明显的竞争压力,因为只有飞信是真正依托现实社会关系的即时通信软件,借助中国移动的物联网基础设施和战略布局,其可以发散的方向几乎是无限的。

●  盛大Bambook和云中书城服务,真正的图书电子化落地平台设备和服务一体化产品,而不是“变薄了一点,并改名为电子书的MP4”。它完全以盛大文学的内容联盟网站为依托,不依靠设备盈利,因而不仅在同等价位的设备中提供了最优质的硬件和设计,更是新一代出版形态的代表产品。

而失败的产品,我认为有以下几个:

●  Bing搜索引擎。微软缺乏互联网产品基因的劣势再次暴露无遗,尽管和Facebook已经达成了合作协议,算是一大资源优势,但是Bing的搜索结果仍然是一如既往地令人失望——不要说中文,英文亦是如此。看来Bing想要具备和Google竞争的实力,不知道应该说“路还很长”,还是应该说“距离只会越拉越大”。

●  Google Wave网络服务。真的是因为这个产品“概念太超前”吗?我不这样看。因为Gmail同样是概念超前的产品,比如Ajax界面和超大存储,却一夜之间席卷了电子邮件市场。体验差、质量不过关,这应该是Google无可奈何地宣布这个产品下线的所有原因,也是无可推卸的责任。

当然,还有一些失败产品并不是由于它们的品质,而是由于它们的目的。比如360和腾讯互相拆台时开发的一系列软件产品,技术含量不可谓不高,但是它们却曲解了软件产品的意义,在用户的平台上摆开了私怨的战场,受到了相关部委的通报批评,这场闹剧才是真正的失败!我们软件产品经理应该引此为戒,严守道德良知的底线。

请从国内产品经理的角度,谈谈产品研发、管理、运营方面的趋势。

王坚:我感觉近来大的趋势是产品文化的建设。大家首先要有相同的价值观和理念,在一个强文化氛围之下对具体的工作方法进行探索。前几年更多的还是实践一些具体的工作方法,结果发现方法虽然能学,但是没有文化支撑,执行过程中就变形了,把文化课补好,比照搬一些具体的方法更重要。

杨武:在这个问题上,我想说的是,产品研发的整个趋势是更为灵活和快速。

高博:2010年可以说是互联网公司的桌面应用产品之年。8年前,我们从桌面纷纷奔向Web;8年后,我们又以同样的规模和效率从Web奔回桌面。正应了那句话“七八年就来一次”!不过,桌面的概念经过这次否定之否定的洗礼之后,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桌面已经不仅仅指“PC的桌面”,而是已经拓展到了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计算设备上。相应地,
桌面应用产品也已经如影随形地拓展到了这些疆域。但是真正深刻的变革在于,经过多年的Web革命以后,应用程序提供商终于意识到三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第一,Web应用只是桌面应用的一个子类,因为浏览器本身也仅仅是一个桌面的应用。

第二,人们已经逐渐厌倦了一成不变的浏览器那层极像外壳的枷锁,而真正的桌面应用则可以提供Web应用所完全不能够提供的友好界面和复杂互动,并能够最大化地利用设备的本地资源。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用户切换Web应用程序的成本简直为零,其区别不过是在浏览器的地址中输入a.com还是b.com,而用户对于桌面应用的惯性和黏性则是千百倍的。人们往往会说“这个程序我用惯了,不想再用别的了”。所以,先发制人地占领用户的桌面,竟然成为了互联网公司的竞争热点,这不可思议的表面下隐藏着非常实务的逻辑:占领了用户的桌面,就基本上等于排他性地占领了自己提供的互联网服务的领地。互联网并不等于Web,信息可以存储在云中,但是用户真正每天在用的,还是他的设备以及设备上的桌面。

桌面应用产品的战争序幕是由搜狐发起的,作为一家原先完全没有桌面应用产品的公司,它却利用自己的搜狗品牌率先推出了PC输入法、手机输入法和浏览器产品。仿佛巨石投入死潭,其他互联网公司才如梦方醒:它们缺少的不是对自己原先服务的进一步增强,而是对于一般桌面产品的短板。于是,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腾讯从即时通信产品发力、360和金山从安全产品发力、迅雷从下载产品发力,纷纷推出全线桌面产品,其中白热化的产品乃是桌面软件管理产品以及浏览器产品。想想也并不奇怪:控制了桌面软件管理产品相当于控制了桌面软件的入口,而控制了浏览器就相当于控制了Web的入口,看来这些互联网公司哪一个都不傻呀。

现在盛大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我要说,盛大的桌面产品已经蓄势待发,一定会有精彩表现。先发制人固然强势,但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

如何看待国内产品经理这个职业?

王坚:大公司还好一些,真的是在做产品经理。中小公司授权不足,老板是真正意义上的产品经理,所谓产品经理只是产品助理。

杨武:国内对于产品经理作用的认识正在好转,大家越来越认识到产品经理对一个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说两家公司在同质产品上的竞争,本质上是两家公司的产品经理的竞争。产品经理的眼界是否宽广、眼光是否长远非常重要。

高博:国内产品经理很辛苦,小公司的产品经理缺乏有实力的研发团队支撑,而大公司的产品经理又被烦琐的流程和“研发牛人”的骄傲所拖累。产品经理,最需要的是一颗平常心和换位思考的能力。

实际工作中,您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这些挑战是怎样解决的?

王坚:我面临比较大的挑战是创建一个好的文化氛围,资金是否充裕、行业内的大环境是否与我们想要的小环境一致等方面都有很多挑战。目前还在摸索中,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系统的解决方案。

杨武:目前我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怎样确定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要想解决这个挑战,就我个人感受来说,建立一个远大的目标,用来指导我们对市场和用户的系统化思考,效果还是不错的。

高博:我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新产品和新平台带来的用户需求的巨大变动引发的挑战。我的解决方法是,将新需求分解为“真正的创新核心”和“旧瓶装新酒”两个部分区别对待,其实表面上完全新的东西,往往大部分仍然是建立在旧有的产品和服务之上的,有很多经验可以稍加改造就加以应用。而对于真正的创新核心,则不要被它有时和旧的表现形式的相似性所迷惑,大胆扬弃旧思想,从小学生当起,进行学习和研究。掌握了它的规律以后,就不难搞清楚用户的需求变动趋势,从而在产品中及时、到位地响应它们了。

2010年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关于产品方面的文章和资源?

王坚:举贤不避亲,推荐我写的《结网@改变世界的互联网产品经理(第二版)》,内容有大量更新。

杨武:前些日子《花花公子》重刊了1985年对Steve Jobs的访问,非常有启发意义。

当我们拥有了触摸屏、移动宽带、云端资源来设计产品时,跟Steve Jobs当初面对鼠标和图形用户界面时的兴奋与困惑是很相似的。

高博:我推荐的图书有《人本界面》,Jef Raskin著;《软件创新之路:冲破高科技营造的牢笼》,Alan Cooper著。

我也推荐一本自己翻译的书:《设计原本——计算机科学巨匠Frederick P. Brooks的思考》。

(本文来自《程序员》杂志11年01期,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01期杂志)

《程序员》01期精彩内容:成功产品三要素

《程序员》订阅

Logo

20年前,《新程序员》创刊时,我们的心愿是全面关注程序员成长,中国将拥有新一代世界级的程序员。20年后的今天,我们有了新的使命:助力中国IT技术人成长,成就一亿技术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