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常政

随着软件应用进入到互联网应用的时代,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已经越来越被业界所重视。但是对于习惯专注于技术的开发者们来说,这还是一个新课题。因此,《程序员》编辑部特别举办了“互联网产品与用户体验”主题沙龙,数位来自设计领域的资深专家汇聚一堂,探讨了业界关注的几个热点问题。相信他们的观点和视角会给大家带来启发。

产品体验的标准

问题:对于互联网产品,优秀用户体验的标准是什么?

蒋芳 De Dream’创始人
[/caption] 蒋芳:关于互联网产品的用户体验标准,我自己采用这个方法——以“ -30 分、 60 分、 120 分”三个不同的评判分值。如果一个用户访问(使用)我们的网站或者产品后,默默无言,就打 60 分;如果该用户有负面的反馈意见,就打 -30 分;如果获得用户的好评,就打 120 分。除了这种主观体验的评价,我们还结合用户访问时间、转化率等来综合判断产品用户体验的现状。
黄峰 UPA中国主席,唐硕咨询创始首席专家
[/caption] 黄峰:放之四海皆准的标准对许多公司意义不大:首先,业界对标准的认识不一样;其次,不同的产品类型(软件、互联网、移动)有不同的用户体验。制定标准是为了更好的设计,设计包括哪些内容呢?根据我跟国内很多公司合作的经历,许多设计师并不清楚网站到底该设计哪些部分。为什么国外定了一些规矩,说网站包括导航、架构、呈现等内容?这是他们好几代人总结出来的经验。而国内关于设计的教育并不完整,许多设计师并不清楚最基本的理论是什么。

至于我自己做的项目,会采用一些类似专家评估的方法。未必按照行业标准去做,可能就是把网站分成导航、架构、内容等部分,对其赋予不同的权重值:比如对于网站,导航、架构可能远比交互重要;对软件来说,交互可能比导航重要。对于具体评判的标准,我们强调实用性。记得曾经参与一个项目,是帮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做标准:需要对他们所有的产品,包括柜台、网银、POS机、ATM机等制定设计标准。当时我检索了很多现存的Web 标准,发现真正专业的标准,往往一个标准就有上千条条款,一个普通的设计师根本无法去消化。所以我们会根据产品本身的特征,有选择性地去采用几条。这样做的好处是,把需要定性的用户体验标准用量化的方式实现了。这样的方法,在国内许多公司流行,而且很有效果。

不过需要一提的是,国内很多互联网公司的特性是讲究短、平、快。老板的标准更讲究投资回报,而不是用户体验好与不好。对于这,设计师最多能尽百分之五、百分之十的力量。市场和营销对我们来说,是无能为力的。

王旭生(Tony) 豆瓣 设计师
[/caption] Tony :用户体验,很难有硬性的标准。不同产品的业务逻辑是不一样的。比如新闻网站,用户对于设计的渴望比较弱,设计所占的比例不会很大;而要完成网上购物,设计所占的因素和作用就完全不一样了。设计师解决用户体验的过程中,能够做的事情,也只是一部分。还有一些部分,比如下载速度,和设计关系不是很大,和技术或者代码结构有关。
崔波 视觉中国 创意视觉部内容总监
[/caption] 崔波:在一个网站产品里,设计并不一定占据决定性的作用,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有很多,视觉、带宽、交互等等,这需要根据具体的产品应用来定。如果给这些影响要素排个次序,最重要的是首先要满足用户的基本功能需求。
许来 安博教育 设计部经理
[/caption] 许来:我们最近正在制定一个产品设计的评估标准,它设计了四个象限,包括品牌( branding ) 、易用性( usability ) 、功能( functionality ) 、内容( content )。然后再分别细化出一些小项,来给产品打分,以实现产品的量化评估。
范凯 JavaEye创始人
[/caption] 范凯:互联网产品用户体验,离不开一个前提条件:你究竟是为哪些目标用户服务的?比如苹果的 iPod 播放器,并不是每个人都觉得它很好——很多人说它没有 MP3 方便:插在电脑上不能当 U 盘用、放音乐还必须用 iTunes 软件、不能硬盘拷贝文件等。所以 iPod 在某些用户看来,是用户体验极其糟糕的产品。 iPhone 手机也一样,不能更换电池、不能当 U 盘用、不支持 Flash 等。但这两款产品都取得了瞩目的成功,所以讨论用户体验,最核心的是怎么定义目标用户,想为哪些目标用户服务。对于非目标用户,就该像苹果公司那样,根本不用搭理他们说什么。乔布斯的成功说明,互联网产品的最高境界,不是一味满足用户,而是能把你的价值观,传播给用户,甚至改变用户的价值观。

编辑:互联网产品优秀用户体验的标准,嘉宾们观点一致,由于产品类型、用户需求的多样化,无法确定统一的硬性标准。但是对于特定用户和应用,则可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

产品该如何设计

问题:如何提升互联网产品的用户体验?

李年福 百度公司 用户体验部用户界面设计经理
[/caption] 李年福:第一,用户使用产品的情境,国内国际有很大不同,所以设计产品的时候,不能照搬国外模式。

第二,好的用户体验,大家是感觉不出来的。当一项功能,使用起来非常流畅,用户往往没有感觉。但如果有什么事情阻碍了他,比如搜索信息没有需要的结果,而自己必须要用,此时往往会发牢骚。

第三,用户体验需要驱动商业价值。比如iPod不管大家是爱还是恨,它的利润率非常高,所以体验带来价值的驱动,从而带来更好的体验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互联网产品,无论是Google还是百度,一方面把人们紧紧捆绑在一起,为他们提供无限制的免费服务;另一方面,也需要人们付出一定的代价,比如注意力,使得公司可以向他们提供定向的广告,包括利用搜索结果作广告等。

第四,产业链的方式。不管是现有的大公司也好,还是产品也好,都以一种链条式的形式来运作。典型的是苹果公司的App Store,能让参与开发App的人得到收入。此外,它还包括产品横向的体验,包括产品包装。比如苹果的手机是用环保材料做的,使得对环保感兴趣的用户感觉大不一样。所以产业链,不仅是产品本身支持的产业链,还包括产品与用户接触的链条。这一点非常广泛,包括产品出现问题了,电话给客服,客服说话的措辞和态度。所以产品的成功,不光是产品本身怎么强大,而是产业链的质量。

第五,重视细节。比如我们百度的搜索框,最早特别小,后来把它拉长、扩大,这样的变化可能没法让用户直接感受到,但整体的输入效果会好很多。某种意义上说,对于搜索框,每一个字和光标的闪动,都隐含着体验在里头。

李伊洁 安博教育 交互设计师
[/caption] 李伊洁:我想结合我所从事的工作来谈一下。据我所知,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借鉴了国外一些经典的互联网应用。但我听过黄峰先生的一个专访:“为中国创造而设计”,我想为什么国外能做的,我们就不能做呢?我们现在采用的是一种名叫“设计引导流程控制”的方法,来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它强调在流程中,通过规范引导,使得结果越来越往成功靠近。而且,当你在做交互设计时,用数字和流程来评判,感觉和以往大不一样。比如一个产品如果判为 0 分或者 -30 分的时候,你会发现这其实对用户的结果是一样的(即用户不会使用);这会督促我们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标准。

黄峰:用户体验应该是持续的。中国互联网是一个非常浮躁的行业,每天诞生大量的新产品,但实际很多都是泡沫。如果真正去观察一些IT领域的传统公司,比如华为、中兴等,你会发现这些公司的做法和互联网公司不一样,他们很重视流程。流程为什么重要?当产品线很大的时候,它可以进行有效地控制。目前许多互联网公司的用户体验流程,都是小用户体验流程。在大体验流程里,设计师在和产品经理的对话中,往往占有很大的话语权。现在大公司的产品,如果用目前互联网公司的模式做,结局一定会很惨。当然我说的重视流程,不是说去死板地拷贝别人的标准,而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相应优化。

蒋芳: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普遍存在一个误区,以为用户体验,只需要找几个设计大牛就可以解决,实际上没有那么简单。我觉得现在设计师、产品经理的各种发展机会都很多,一方面,有兴趣的人,应该寻找各种机会去学习;另一方面,对于公司,要注重内部培养人才。

编辑:关于产品设计,李年福强调设计与商业价值的关联;而黄峰、蒋芳等嘉宾则指出了业界的普遍误区:忽视了设计本身的复杂性。从设计的具体方法看,如何进行规范化、流程化,是大家更为关注的问题。

最经典的产品设计

问题:您印象中最经典的互联网产品应用是什么?

黄峰:印象最深的是新浪微博、Gmail。原因:首先是他们比较干净,垃圾信息很少;其次是界面比较清爽。

蒋芳:我就觉得Gmail是一个标志性的东西。首先,因为从它开始,像Ajax这样的富应用就很丰富了;其次,组织得非常有条理,可以快速去找到所需;另外,有很多细节设计得都非常好,包括可以自动清除那些垃圾邮件。还有就是Flickr,它的操作非常自然,完全根据用户的心智模型来设计,让人感觉每一步都是很自然的,根本不用去想什么。它使我留下非常深刻印象的一个细节就是,注册的时候它不需要密码,可惜在被雅虎收购以后现在已经完全改了。其他还有豆瓣、新浪(旧式的新浪树状论坛)、Twitter等产品都令我印象深刻。

Tony:每年我们都会做一个评价,关于谁是体验最好的网站。有趣的是,每次评测的优胜者都是些小网站,像QQ、淘宝这样的往往进不了评价的行列。其原因是,这些优胜者所服务的都是垂直领域的人群,所以他们的体验针对目标用户会显得非常出色。而像QQ、淘宝等网站不仅功能繁多,导致每一个方面都做不到极致;而且用户基数比较大,所以可能听到的负面评价也会多。我自己最喜欢的网站是Flickr,尽管它可能没赚到多少钱。我觉得它最大的意义有两方面,首先它在一个垂直领域(摄影)造福了很多人,它的体验几乎没有瑕疵;其次,它对互联网发展作出很多贡献,包括带来了代表Web2.0潮流的设计形式和信息组织方式。尤其是信息组织层面,它把一个信息用两个符号去标识的方法,普及得非常好。

另外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网站,是美国的一个名叫Craigslist的分类网站。他们不是只做市场经营的,他们的体验完全是无法仅从界面上体验出来的。所有的信息,无论是中长信息,还是一条二手信息,他们都是通过人肉的方式来检验。但是这套体制搬到中国来,大家就可能只看到表面,觉得就是界面干净一些、分类好一些。这恰恰只是体验中的一个因素,事实上它在底下会提供很多的信用机制,确保一个登录用户登录进去,从技术层面解决他相关活动的信誉问题,使得用户使用起来非常有安全感。国外有很多这样的为小众提供精准服务的垂直性产品。我觉得很遗憾的是,国内很多网站过于看重商业前景,或者投资回报率,不愿意做这些深入持续的工作。

编辑:哪个互联网产品最经典?当专家列举出Gmail、Twitter、Flickr等普通网友耳熟能详的名字时,不难发现大家的口味有很大的趋同性。但这种趋同性的挖掘本身,则体现了产品设计者们的别具匠心。值得注意的是,嘉宾们还表达出了对垂直应用的青睐,与其说这是目前国内互联网应用中普遍薄弱的环节,不如说它是将来的发展机遇。

(本文来自《程序员》杂志10年07期,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07期杂志)

《程序员》7月刊精彩内容预告:http://www.programmer.com.cn/3484/

《程序员》订阅:http://book.csdn.net/programmer/

Logo

20年前,《新程序员》创刊时,我们的心愿是全面关注程序员成长,中国将拥有新一代世界级的程序员。20年后的今天,我们有了新的使命:助力中国IT技术人成长,成就一亿技术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