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翔
●  Bill Gates 先生的退休
●  Yahoo!收购案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  围绕Windows XP、Vista、Windows 7及代表新技术领域的云系统Windows Azure
●  Visual Studio 2008、SQL Server 2008、Windows Server 2008
●  Office Open XML标准终获通过
●  Office家族的Live Workspace成员
……

     Bill Gates带领微软建立了霸气十足的软件帝国,虽然行事风格引起部分同行及用户的反感,但不得不承认他及其微软的产品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回头看看现在风头正盛的Google、Apple和ORACLE以及曾经的独大的IBM和Cisco,他们似乎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霸道”的作风,只不过对于普通用户而言难以更深刻的感觉到这些“霸道”的锋芒。不仅如此,580亿美元家当全部用作慈善事业的义举可以说给世界留下一个新的典范。作为业内人员,Bill Gates后的微软在技术竞争加剧、经济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下如何表现更值得关注。Bill Gates先生退休前,微软已经做出技术和业务战略调整, 以拓展互操作性:
     ● 确保开放的连接;
     ● 提高数据可移植性;
     ● 增强对行业标准的支持;
     ● 促进与包括所有开源社区在内的客户和行业进行更开放的接触;
     业内人员发现,一贯以自我为标准中心的微软“霸气”正在减少,毕竟“双拳难敌四手”,而且对手风头正盛,与其自己花大成本创造并艰难维护一个标准,不如也走标准路线。微软的此项宣布反应了个人和企业对于信息共享易用性的重视,由于异构是企业架构中的现实,因此各项应用和服务间的互操作性已经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需求,此举也是微软从桌面软件供应商转向企业软件供应商的不得已之举。
     Yahoo!收购案体现微软扩展搜索领域的决心,搜索这个之前被微软忽视的“小角色”成就了Google,而当微软找到Yahoo!希望强强合并、力挽危局的时候被Yahoo!拒绝了,但IT行业之外的风暴却意外地给出另一个结果——“幸亏没有成功”。不过,虽然微软同时拥有SharePoint、Windows Search、SQL Server Full-Text、Live Search等多个搜索技术,但始终没有一个能够与Google匹敌的产品,对于微软高管而言Google的梦魇在2009年仍将继续。
     Vista的“跨越式”设计最终换来大量用户的负面评价,尽管从6月份开始Windows XP不被预装到新的PC上,但大部分用户仍然感觉到“Windwos XP已经足够用”,而Vista对于硬件的苛刻要求似乎也不合时宜,尤其在经济危局的阶段,为了平衡用户和微软,部分PC制造商临时发售降格到Widnows XP的Vista计算机。今年的Tech-ED大会上,Vista的声音小了,因为微软又画出一个新的“大饼”——Windows 7,与此同时在Ray Ozzie团队两年卧薪尝胆之后终于推出Windows Azure云端操作系统。会有更多的窗户打开还是庄户被渐渐关闭,大约要等3年之后见分晓了。
     对于微软平台粉丝级的开发者和IT Pro而言,2008年也许是幸福的,SQL Server 2008、Windows 2008以及Visual Studio 2008的“三架马车”总算正式发布。之前面对来势汹汹的ORACLE 11g、虚拟化和Flex,.NET开发人员以及IT Pro手中的工具有些“小米加步枪”的感觉,随着三个主力产品的推出,以及后续SL、ASP.NET AJAX、Windows Azure SDK最新版本的推出,微软平台的开发人员再次Sharp了,结合三者可以更容易管理庞大的客户端设备、无线及智能设备、服务器及云接入环境,另外可以为互联网用户、家庭用户、一线业务用户、高层管理用户提供全新的体验。SQL Server 2008提供的新数据类型令人耳目一新,除了SQL Server 2005中的关系数据结构、UDF、XML数据外,新增了面向空间及地理信息处理的空间数据结构、专门的日期及时间类型、流数据以及统一的搜索能力,而且多个版本的SQL Server 2008将会帮助开发人员、IT Pro及最终用户同时管理和使用Your Data、Any Place、Any Time的数据。工具已经就绪了,至于将会呈现怎样的产品,那就在您的指尖了。
     Microsoft Surface也给出了似乎比Apple更大气的答案,虽然设计并非微软的强项,但当强项的技术结合眩目的设计之后,Surface的演示在Tech-ED令人感到倦意的下午突然给所有人注入一支“兴奋剂”,兴奋之余如何用它揪住客户的心应该是所有基于微软平台架构和开发人员值得深思的问题。
     而SiliverLight在2008年也获得国内外部分大型互联网用户的青睐,这个微软公司于2007年9月正式推出的新一代跨平台、支持多种浏览器的互联网多媒体呈现技术终于成为普通用户可以实实在在感受的内容,以国内为例:
     ● 百度发布了采用该技术的音乐抢鲜族频道;
     ● 新浪乐库播放器产品充分使用到 SL技术的多项优势特性;
     ● 腾讯则直接将自己的SNS产品直接搬到了Tech-ED 2008大会的演示上,一个类似梦工厂电影片头效果的好友Blog信息展示打动了在场的大批开发者;
     ● 此外,淘宝的开发团队也多次提到希望通过SL令电子商务的过程更加丰富和生动;
     同时,SL业已在搜索引擎、即时通讯工具、电子商务平台、网络加速服务以及移动通讯等多个领域内获得商业应用。不过,SL及Blend似乎还没有在开发者、设计师团队中获得广泛支持,尤其在Photoshop和Blend的选择上几乎出现一边倒的局面,原因基本上可以归纳为希望“Draw once, Publish Anywhere”。如果微软不能在开发社区对SL“新鲜劲”消退前尽量争取到更多的开发者和设计师,那么SL的前途很可能在竞争产品的下一个版本的发布后被断送。
     尽管开源部落的酋长们似乎对于Open XML一直心怀不满,并且在07年成功完成了一次阻击,但08年Open XML终于被ISO通过,Open XML的数据标准为微软桌面Office产品及在线Office产品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第一道障碍。虽然不见得有太多直接效益,但起码为偏向于标准化产品的政府组织、公共服务机构选择Office 2007及以上版本产品提供一个新的加分筹码,但是否能够与其他协议完美结合呢?恐怕那些经常粉饰为“Open”的厂商和团体不会答应,至少他们认为有了一个Open Document Format(ODF)标准再增加一个Open XML会不会显得多余么?而且Open XML还有些瑕疵,部分内容也不够开放。但我们是否可以反问“ODF就完美了么?或者说面向未来3年的用户应用现在的这个ODF就完美了么?”
     使用过 Open XML的用户同样能够发现该开放文档标准带来的便利,包括文件和数据管理、数据恢复、业务文档建模、企业统一信息检索、业务系统的互操作性,以及文件的长期保存等技术领域均有一定优势。从某种角度看,微软应该感谢各家竞争者,在经历多轮“舌战群儒”的过程中,Open XML格式进行了多轮精确度和细节部分的优化,使之有利于转换各企业现有的海量文件。 Open XML文档标准的确立能够将其他格式的文档与Open XML文件进行整合,同时保持定义部分(Open XML的Tag)与文档数据内容(包括其中嵌入的引用内容及用户自定义的内容)间清晰而简洁的分离。因此,用户可以运用 Open XML 文档标准较为方便地从其他软件程序和系统中获得信息,而无需事先转换,这对于很多企业期望多年的“知识管理”体系提供了标准化基础。
     Office家族一直是微软创收的主要来源,面对Google、Amazon越来越强大的在线服务产品,微软将Office移植到互联网也是水到渠成,而且秉承微软“S + S”的理念,Office Live Workspace与Office 2007、Office 2003、Office XP真正“融合”在一起,而使用新的在线服务只需要一个Windows Live ID即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句话同样适于厂商,在Google Doc通过免费政策 + GTalk获得大量用户之后,Word 在线版本的出现使得前者处处捉襟见肘,尤其对于商业用户而言,Office(Word、PowerPoint、Excel)文档即便在OPEN XML通过前已经是商业领域事实上的标准,如果Google、Amazon的在线产品不及时追加对应的导出功能前景不免堪忧。作为普通用户而言,什么样的软件才是“新一代”互联网软件,相信要等云端一整轮“大棒加胡萝卜”的博弈之后才见分晓。
     另外,为了满足.NET开发人员对于增加了WF、WCF、WFF、WCS以及LINQ之后的.NET Framework到底是如何实现的兴趣,圣诞节前微软还发布了Microsoft Reference Source Code Center的最新版本,对于开发人员而言最有价值的部分也许不在于代码本身,而是代码中的注释。■
(本文来自《程序员》杂志0902期)
Logo

20年前,《新程序员》创刊时,我们的心愿是全面关注程序员成长,中国将拥有新一代世界级的程序员。20年后的今天,我们有了新的使命:助力中国IT技术人成长,成就一亿技术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