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熊妍妍 为纪念,而重聚 2001年2月11日~13日,美国犹他州瓦萨琪山脉的雪鸟滑雪山庄内,17人结伴同游,人群囊括了极限编程、Scrum、动态系统开发方法、适应性软件开发、水晶方法论、特性驱动开发、实效编程的代表,还包括在为文档驱动重型软件开发过程寻找替代方案的同道中人。滑雪放松之余他们也彼此交谈,试图达成共识。敏捷软件开发宣言正是在此问世。
图1 为纪念敏捷宣言签署十周年而启动的敏捷宣言翻译项目,由Henrik Kniberg和 Ward Cunningham发起
图1 为纪念敏捷宣言签署十周年而启动的敏捷宣言翻译项目,由Henrik Kniberg和 Ward Cunningham发起
十年后,在敏捷宣言签署十周年之际,敏捷宣言的签署人之一Alistair Cockburn,组织大家在2011年2月12日重聚,共同庆祝这个事件。这次聚会的目的是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在软件或者产品开发领域,我们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从而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第二,哪些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我们不必再试图解决它们)?第三,我们能够合理地应付哪些问题——我们能够通过金钱、努力或者革新缓解的问题(因此,这些是我们接下来所要关注的问题)? 同样也是纪念这一事件,发源于美国的敏捷联盟组织(Agile Alliance)在2010年发起敏捷宣言翻译项目,旨在藉此将敏捷宣言翻译为不同的语言版本,将世界各地的敏捷爱好者、实践者联结在一起。目前已经有30个语言的版本,另外还有19个语言的版本正在翻译中。所有翻译项目,均发自于当地的敏捷社区,由社区自组织进行翻译。翻译的内容包括敏捷宣言的4个价值和12条法则。 2010年5月开始启动中文版的翻译,很快有关“简体”和“繁体”的争论变得很热,考虑到语言习惯以及社区物理上的区隔,6月份时正式分作两个版本同时进行翻译,徐毅协调简体中文版,麦天志和Chris Tong协调繁体中文版。虽然需要翻译的文字不多,但争议和讨论持续不断。除了社区,还有一些其他行业的热心人士贡献了他们的力量,最终简体中文版在2011年3月28日得以发布。
图2 敏捷宣言中文简体字版(由徐毅组织翻译),和其他30个语言版本的敏捷宣言, 被一一贴到了大会会场的走廊中
图2 敏捷宣言中文简体字版(由徐毅组织翻译),和其他30个语言版本的敏捷宣言, 被一一贴到了大会会场的走廊中
  敏捷十年,超越十年 今年的敏捷大会,带着“敏捷宣言”签署十周年的纪念意义,以“Back to the Future – 10 Years of Agility and Beyond”为主题(这个主题的意义太深刻了,还是不要翻译成中文的好),一方面回顾这些已经被实践证明正确的理论,另一方面审视我们如何将其思想发扬光大。 大会选题委员会从提交的超过1000个演讲主题中,挑选出250个演讲主题,组成17个分会场主题,超过1600人参加了大会。来自世界各地的敏捷实践人士,几乎将20多层高的Grand America Hotel和马路对过的Little America Hotel预定一空,很多人在年初1~2月份就订好了机票和酒店。 [caption id="attachment_8551" align="alignright" width="178" caption="图3 Odd-e的吕毅和Rally的 Jean Tabaka, 共同组织了“大型企业敏 捷转型”这个时段的工作坊练习"]
图3 来自Odd-e的吕毅和来自Rally的 Jean Tabaka, 共同组织了“大型企业敏 捷转型”这个时段的工作坊练习
[/caption] 大会的主题围绕着敏捷实施和转型、商业与项目管理、嵌入式系统开发中的敏捷应用、教练与指导、团队协作与企业文化、开发语言/实践/技术、企业级敏捷、领导力、测试与质量保证、用户体验与交互设计、客户沟通等。但在仅有的3个全体大会演讲中,2个与心理学有关,第3个则是从技术和非技术的角度,谈代码的艺术。 心理学家Babara Fredrickson,讲述她在正面情绪领域的研究成果:正面情绪可以帮助我们转变,转变成一个更好的自我。主题适合每一个人。而在50岁拿到工学博士学位,却又花了另外的20年研究心理学的Linda Rising,更是从一个心理学和教育学结合的试验入手,阐述了敏捷思维在教育、组织管理、软件开发,以及自我成长中的力量。敏捷思想越来越多地和各种学科融合,凸显了它的广泛性。 曾经是世界上首位会讲中文的CST(认证Scrum培训师)的吕毅,在大会上用熟练的英文与到场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敏捷实施者,做了关于“大型企业敏捷转型”的经验分享和工坊练习,启发人们用系统化思维的方法,去分析转型中遇到的如自组织与无序、PO与团队协同等各种问题,寻求提升的办法。 此外,大会的热门话题还少不了精益(Lean),包括精益基础的小游戏、精益工作流研究、精益创业等。 来自社区,服务社区 作为非盈利组织,敏捷联盟10年来一直在努力推动敏捷。今年的敏捷大会,更是把这一社区盛事推向高潮。本着来自社区、服务社区(From community and for community)的宗旨,以及实践者驱动(Practioner-driven)的原则,敏捷大会有很多不同于其他技术大会的特色。 Multi-model(大会形式多样,日程安排灵活):大会除了安排主题演讲,还有很多包括工作坊、新兵训练、经验分享、动手实践、闪电演讲等形式,200多个时段,让很多人都能有机会分享他们的知识和实践。与会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爱好,灵活选择自己喜欢的环节,定制自己的大会日程。
图4 Open Jam门前的白板上,被写满了与会者自行规划的日程
图4 Open Jam门前的白板上,被写满了与会者自行规划的日程
Social(丰富的社交活动安排):对很多大会而言,除了大会演讲内容本身,吸引与会者参会和会后谈资论道的,就是大会的社交活动安排。本次大会的社交活动安排非常地丰富和有创造性。First Time Orientation帮助很多第一次来到大会的人,能够更加快速地融入到会议中,如何选课程、如何安排时间,很多问题在这个环节被问到。Open Jam是一个自由时段和自由空间的小规模聚会,让很多人可以在那里,自发地形成讨论小组,或是讨论某个主题,或是演示产品,或是宣讲,或是聚会,甚至来一场棋牌游戏!几乎在任何时候去Open Jam,那里都有人在讨论。Dinner with Stranger则帮助陌生的与会者结交更多的朋友,走廊的白板上贴上空白签到单,并提供了周边餐馆的就餐指导,在两天之内,这些白板上就签满了名字,陌生的人们利用这样的机会,相约到不同风味的餐馆就餐、聊天,很快就成了朋友。另外,大会上还有形式新颖的书市和拍卖,不由让人驻足 。
图5 Rally的展台,现场手绘的敏捷十年发展历程
图5 Rally的展台,现场手绘的敏捷十年发展历程

Creative(大会在启发创造力方面做足了策划):在会议室和走廊,到处都可以看到白板、白纸夹、各种颜色的水笔;在会议室和走廊的墙上,到处都贴满了画着流程图或树形图的海报,以及各种颜色的即时贴。还有几位现场手绘者,记录着这十年敏捷的发展历史。所有的内容,都是参会者自发生成。大会赞助商更是充满想象力,遥控飞机、筹码游戏甚至萨克斯,都被搬到了展台。作为最大的“引导师”(Facilitator),大会组织者为与会者提供了自由发挥创造力的空间。

图6 Dinner with Stranger,帮助与 会者结交朋友;图7 走廊里张贴的敏捷发展技术树
Dinner with Stranger,帮助与 会者结交朋友;走廊里张贴的敏捷发展技术树

Fun(大会不仅是供与会者学习和社交的,还是供与会者娱乐和放松的):很少有技术会议,提供给与会者丰富的茶水、零食、饮料、餐点及酒,让与会者不愿离开会场。在大会晚会上的精彩的跳床表演,以及乐队现场伴奏和演唱,更是将与会者的热情High到了极点。午餐中,还有拉斯维加斯的魔术师,亲临你的桌前,表演参与度极高的扑克魔术。更值得一提的是,大会中很多课程,都穿插有各种游戏、漫画、视频和讨论。观众不仅是在学习,更是在享受这些课程带给他们的快乐!

[caption id="attachment_8576"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6" caption="随处可见白纸和笔,随时记录下你的思考;Open Jam会议室,提供了各种棋牌和积木;还有拉斯维加斯的魔术师亲临你的饭桌前"]
随处都可以看到白纸和笔,随处都可以记录下你的思考;Open Jam会议室,提供了各种棋牌和积木;还有拉斯维加斯的魔术师亲临你的饭桌前
[/caption] 方法学,价值观 敏捷运动并不反对方法学,实际上,我们大多数人在试图为方法学正名。我们希望能保持一种平衡。我们乐于建模,但不是写出设计图丢在满布灰尘的公司库房。我们支持写文档,但不是那些从不维护并很少用到的长篇大论。我们做计划,但要认识到在难以控制的环境中计划的局限性。有些人给XP、Scrum或任何一种敏捷方法学的支持者们打上“黑客”的标签,他们表现出的只是对方法学和黑客本意的无知。 敏捷运动并不局限于软件开发领域,实际上,我们大多数人已经在试图讲敏捷的思想推广到很多其他领域,包括商业,包括教育,包括心理,包括自我管理。一些人在质疑我们在“拿着锤子到处钉钉子”,但敏捷的价值观,以及一套系统化思考方式,的确在很多领域,正在被有效地应用。 盐湖城敏捷大会的闭幕演讲,Linda Rising的Agile Mindset,把整个大会带入一个高潮,并画上了圆满的句号,1600多位与会者起立鼓掌,长达几分钟。Linda更是将敏捷推向了更广阔的领域和更高的高度。最后,我们引用她的演讲:敏捷的思维和心态,坚信我们所有人都一样,都在路上。 敏捷软件开发的流程也并非千古不变。随着我们对它的理解与日俱增,它也在变化中不断地成长。 幸运的是完美根本就无法企及,我们的旅途也不会有终点。 我们始终都会持续自我改进——就像我这样! 再试,再失败,更好地失败——萨缪尔·贝克特,爱尔兰诗人(1906年~1989年)。   本文选自《程序员》杂志2011年09期,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09期杂志 《程序员》杂志订阅火热进行中
Logo

20年前,《新程序员》创刊时,我们的心愿是全面关注程序员成长,中国将拥有新一代世界级的程序员。20年后的今天,我们有了新的使命:助力中国IT技术人成长,成就一亿技术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