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员工”其实是相对而言的,其中更多的是指员工的工作习惯和价值观与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存在差异化甚至抵触性。不同企业的文化对员工的工作习惯、价值观都有不一样的期望和要求。例如,在工厂上班基本不容许员工上班迟到,但在有些互联网公司里,这根本就不是个问题,所以定位员工是不是“问题员工”需要结合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来看。通常,“问题”会集中表现在员工的工作态度、时间观念、沟通方式、待人接物等常见的工作习惯方面。当然,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员工自身个性方面的原因,也有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方面的原因,这都有可能催生“问题员工”。 对待“问题员工”需要把握以下几条关键的原则。 尽早发现尽早解决:“问题员工”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对他自己,也是一种伤害,而且,也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其他员工的工作情绪和积极性,所以要尽早发现、尽早帮助、尽早解决,避免“问题员工”病入膏肓,同时也能防止“传染”给其他员工。 避免逃避正视问题:有时候,由于担心“问题员工”滋事生非,管理人员通常也不好意思纠正这些“问题员工”,对他们的行为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希望他们不要把问题扩大化即可。这种逃避问题的做法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问题更加恶化。 对事不对人:与“问题员工”沟通过程中,要注意言语表达的方式,尽可能避免用“你总是……”、“你这个蠢货”等带有明显攻击性的言语。保持开放的心态,阐明你自己的期望和目标,以及“问题员工”对这些实现目标的重要性。另外,也要给予“问题员工”申辩和解释的机会。毕竟我们沟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问题员工”意识到自身的问题所在,这是他们改善工作习惯的第一步。 当机立断:当开放性沟通不能让员工的情况有所改善时,那么就需要采取“当机立断”的决策了。如果员工的“问题”已经超越自己的专业范围,例如员工心理治疗问题,就应该立即借助外部资源解决问题;如果员工的“问题”被确定为“顽症”时,那就应该当机立断地终止劳动合同。 具体来说,“问题员工”的管理措施可以分为“预判预防”和“对症下药”两个方面。 预判预防:我们在公司里面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例如组织气氛调查、多种形式的沟通等,确保实时掌握员工心理动态;另外,结合公司现有的管理系统,例如员工考勤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等,可以从中获得“问题员工”的征兆信息,然后尽早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避免情况进一步恶化。 对症下药:如果“问题员工”的状况确实存在,那就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彻底根治了。在公正和公平的前提之下,通常可以采用的流程是:收集信息和证据→信息分析→制定沟通策略→员工沟通与交流→提供改善建议→观察和评估改善结果→反馈结果→终止合作。 作者符俊平, UC优视公司人力资源部学习与发展经理。 本文选自《程序员》杂志2011年08期,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08期杂志 《程序员》杂志订阅火热进行中

Logo

20年前,《新程序员》创刊时,我们的心愿是全面关注程序员成长,中国将拥有新一代世界级的程序员。20年后的今天,我们有了新的使命:助力中国IT技术人成长,成就一亿技术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