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心得——小菜鸟第一次做责编

                                                                                                     文/刘洪洁
9月份俺第一次做责编(是10期的责编),如果用一个词形容整个过程,那就是——手忙脚乱。至于目前的感觉,当然是如释重负了,总算把胶片送往印厂,并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接到印厂的骚扰电话,吼吼,看来可以稍稍放松一下了。不过10期杂志还没到手里,到底质量如何我也还不清楚,所以,心里还是有一点点忐忑的。(注:本文写于9月19日,目前杂志已经拿到手里了,挺有成就感)

人说,百闻不如一见,我觉得,关于做责编这个事情,是百观不如一试。作为一个菜鸟级的小编,前几期看到同事们做责编时会比平时忙碌,感触最大的就是后期的加班了。自己体验后才知道,当个责编远远不止决定哪一天加班那么简单,里面有好多学问呢。简单回顾一下这次的流程吧,好几次都让我直冒冷汗,说实话,感觉有点糟糕呀。

简单回忆一下流程吧,正式开始工作是在从日照回来之后,首先需要统计广告,不知道是流程提前了太多还是没和同事沟通好,总之,没有按照原计划完成,推迟了大约两天。接下来就是做目录,把所有的文章和广告统计好,把页码核对清楚,这可真是个需要细心的活儿,当时我感觉自己已经很小心了,但是最终还是发现了错误,多算了一个广告,是孟老师发现的。谁发现的不重要,但是这将意味着,许多排好的页码都要打乱,重新安排文章的次序,费了半天劲才完成了,这次却要重新做了,生怕再出什么差错,跟不上进度,我第一次冒出了冷汗。

目录做好之后就是要督促各个责编的工作,保证流程按进度实施,用霍泰稳的话来说,就是盯进度。从中发现了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好多事情似乎是不可控的,比如约稿,即使和作者说好哪天交稿,不确定性仍然很大,因为那些作者大部分都是技术专家甚至管理者,工作很忙。所以需要编辑们不断催稿,尽管如此,拖稿的现象还是很严重。目前能想到的最好解决办法,就是把进度再提前,争取在做上期杂志时就想出下期策划,这样就可以提前约稿,按时完成的几率应该会增大,毕竟作者有了较长的准备时间。至于遇到突发的状况,比如需要采访之类,这由我们内部人来做,可控性几乎是百分之百,基本不会出现拖稿的现象。霍泰稳负责的管理版块就是个很成功的例子。

责编要做的事情很杂,尤其是后期,需要与很多人沟通,涉及到方方面面。整个流程我是第一次接触,尽管有霍泰稳做好的文档可以参照,但我仍然很不熟悉,所以常常丢三落四的,每天都在忙碌。在排版的中后期,我检查进度时居然发现手中的目录和已排稿件对不上页码,冷汗顿时又冒了出来。后来仔细检查一番,发现原来是手中打印的目录是没有更新过的,新目录和排版文章是相符的,我才平静了下来。

这次还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把文件送去打样的第二天,一大早就接到胶片厂的电话,说是颜色有问题,问我是不是继续出打样,我拿不准主意,所以就打了电话给孟老师,关机,然后打给欧阳,参考欧阳的意见,决定继续出打样。早上来的时候和吴MM说了这个事,听她的语气,问题好像比较严重,我顿时就没谱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犯了什么错误,不知不觉,又冒冷汗了,中午的时候欧阳和胶片厂沟通了一下,确定他们会按照正确的颜色重新出数码样,这才放下心来,但是午饭都吃得不是滋味,挺难过的。

最后一要出胶片的时候,还遇到了点小麻烦。在人家胶片厂的小孩等了足足一小时之后,我们这边终于完成了任务,我最后查了一次目录,结果惊奇地发现,有两页的位置居然错了,难以置信!只有把即将拿走的硬盘重新连上,做最后的更正。错误都排除了,文件也送走了,但是不到最后一刻,谁也预料不到还会出现什么问题,所以尽管稍稍松了口气,我还是难以从那种极度紧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压力。做责编真不容易呀!

最后一天的任务是,审胶片,本来以为如此小心,问题应该不会很大的,可是却惊奇地发现,有个版块的栏目头居然都是错的,我狂晕……不过霍泰稳说,幸好在这个时候发现了,要是等杂志印刷出来之后才发现,就晚了。一路磕磕绊绊地走了过来,好几次都吓得冒出冷汗,但是在得知胶片顺利送到印厂的那一刻,我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毕竟,有了一次做责编的经验。

拜这次神圣的任务所赐,我整整半个月没睡过好觉了,好想休息一下。这次责编的经历还算顺利,尽管其中出现过小差错,但是还好都顺利弥补了。可以说,我是在大家的帮助下完成这个任务的,在这里感谢所有在这个过程中给我帮助的同事。

本来不想像电视上那样,一个劲感谢这个V那个V的,可是我还是觉得有必要把我对同事们的感激之情写出来,毕竟这是我第一次做责编,得到了好多人的支持和帮助。首先要感谢的就是一直带我的师傅——霍泰稳,这次任务的顺利完成,不仅离不开他准备的参考文档,也离不开他经常性地提醒,使我不至于忘记了关键的流程。还要感谢孟老师,在必要的时候提醒我,目前应该做哪些事情才能保证顺利进行;在接近尾声的时候,由于我的小疏忽,导致了导读翻译没有按期进行,感谢海艳抽出周末的宝贵时间完成了导读的翻译;感谢欧阳在我不知道如何处理问题的时候给了我明确的建议;在后期与胶片厂和印厂打交道的时候,好多环节我都不清楚,感谢吴志民不厌其烦地告诉我;感谢胡心庭,在收到改过的胶片之后,一直帮我把所有胶片按顺序整理好;感谢老张,在我感到焦急的时候安慰我:第一次做责编,这样已经很好了;还要感谢赵玉霞,在完成全部工作之后,帮忙把胶片和数码样送到了印厂,完成了最后一道工序。

在我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的时候,马上得到了一个消息:下期责编的光荣任务,仍然落到了我的身上——晕!不过下期做的时候,肯定不会像这次一样手忙脚乱了,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嘛!

 

Logo

20年前,《新程序员》创刊时,我们的心愿是全面关注程序员成长,中国将拥有新一代世界级的程序员。20年后的今天,我们有了新的使命:助力中国IT技术人成长,成就一亿技术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