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命滴滴,错在了哪?
【CSDN编者按】距离上一次空姐搭滴滴顺风车中途遇害事件仅过去了三个月有余,近日又一女生因搭顺风车不幸遇害。但就在该事件发生的前一天,已有乘客遭遇该嫌犯图谋不轨行为,并向...
【CSDN编者按】距离上一次空姐搭滴滴顺风车中途遇害事件仅过去了三个月有余,近日又一女生因搭顺风车不幸遇害。但就在该事件发生的前一天,已有乘客遭遇该嫌犯图谋不轨行为,并向滴滴平台进行了举报,最终却因客服的不作为,无始而终。对此,滴滴官方表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所以,在滴滴顺风车整改的 110 天里,到底真正地落实解决了哪些安全隐患?
作者 | 赵陈婷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第一财经
就在前天,3个月前因为空姐遇害案被推上风口浪尖的滴滴顺风车又出事了。
8月24日,一名20岁的温州乐清姑娘因为乘坐滴滴顺风车遭遇车主强奸杀害。
和21岁空姐顺风车遇害案雷同的是,当前网上铺天盖地全是指责滴滴顺风车存在安全隐患的声音,甚至有呼吁彻底关掉顺风车的提议。
接连两件强奸杀人案之后,一直打着公益性质的顺风车的前景变得风雨飘摇,而滴滴这110天来为了提高顺风车安全陆续推出多项措施在如今的事实和舆论面前也不堪一击。
在此之前,市场普遍接受滴滴这样的独角兽在创业路上一边跑一边换轮胎,作为后勤保障的安全措施也可以一步一步的迭代升级。
但性命攸关的大势之下,公众们坐不住了。
除了冲动作案的车主,还有什么原因酿成了这次的惨剧?顺风车到底还有多少安全隐患?
隐私安全VS性命攸关
世人总爱回头望,常想着假如这样,结果会不会那样。
痛惜一个年轻的姑娘死于非命的同时,有这样一股声音,如果当时滴滴和警方能够快速的处理这位姑娘发出的求救讯息,是不是一切还可以挽回。
根据浙江省乐清市公安局官方微博“乐清公安”今天发布案情通报,8月24日17时35分,乐清警方接群众报警称其女儿赵某(20岁、乐清人)于当日13时,在虹桥镇乘坐滴滴顺风车前往永嘉。14时许,赵某向朋友发送“救命”讯息后失联。
8月25日凌晨,被害人赵某好友发布微博称,赵某当天14点10分左右在给好友的微信中提到“司机开的山路没有一辆车,有点怕”,约14点15分左右在给另一好友的微信中提到“救命、抢救”,随后失联(电话处于关机状态)。
收到这条“救命”讯息的好友随即采取措施,但最终的救命时间被耗在了和滴滴客服的“扯皮”当中。
该好友公开的与滴滴客服的聊天记录显示,他于15点40分左右第一次联系滴滴平台,滴滴平台给出答复,会由相关人员介入,需等待一小时,第一个一小时期间多次致电未果,一小时后仍致电未果。直到17点40分左右滴滴平台来电,告知已和司机联系,司机表示赵姓女孩没有上车。
滴滴方面称,在接到赵女士亲属电话反馈后建议尽快报警,并在接到警方依法调证的需求后及时提交了相关信息。
对于外界提到的“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将车主信息提供给家属”的问题。
滴滴方面给出的解释是,由于平台每天会接到大量他人询问乘客或车主的个人信息的客服电话,无法短时间内核实来电人身份的真实性,也无法确认用户本人是否愿意平台将相关信息给到他人。所以无法将乘客和车主任何一方的个人信息给到警方之外的人,希望能获得公众的谅解。
对于乐清姑娘遇害案件,滴滴方面表示在得知此事的第一时间,公司内部成立了安全专项组,密切配合警方开展案件调查工作,提供了乘客和车主的行驶轨迹,协助警方14小时内快速破案。
只是快速破案的背后,一条年轻的生命已经逝去。
没有兑现的客服承诺
值得一提的是,在5月份发生的空姐顺风车遇害案后,滴滴上线了新版紧急求助功能,在原有功能基础上将进入按钮提升至显著位置,并添加110、120、122及滴滴24小时安全客服等快捷方式,用户可自主一键拨打。
如果当时这位乐清姑娘选择自己紧急求助的话,在没有惊动嫌疑人的情况下,是不是也需要和客服来回“扯皮”证明自己的确身陷险境。
要知道,这位嫌疑人在作案前一天还因为有图谋不轨行为被用户投诉,但是滴滴客服平台并没有得到重视。
据温州都市报报道,乐清林女士前天下午曾坐过犯罪嫌疑人的车,从乐清虹桥到翁垟,司机将其带至偏僻处图谋不轨,林女子事后曾将此事投诉至滴滴平台,目前林女士还在配合警方调查。
滴滴方面也证实了在该车主作案的前一天,的确有另一名顺风车乘客投诉其“多次要求乘客坐到前排,开到偏僻的地方,下车后司机继续跟随了一段距离。
“我们的客服承诺两小时回复但并未做到,也没有及时针对这一投诉进行调查处置,无论什么原因,我们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滴滴方面在案发后这样表态。
海量订单背后,滴滴需要的是一个可以撑得起数据的安全保障体系。
今年3月发布的《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滴滴估值560亿美元,位列第二名。滴滴出行CEO程维日前公布的数据是,2017年,滴滴服务了74亿次用户的出行,滴滴每天服务的用户订单超过3000万笔、4000万人次。
交通运输部官微此前发布了一篇题为《检验网约车发展的标准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的文章。文中指出:网约车企业是运输服务的提供者,必须要承担承运人责任和相应的社会责任。检验网约车发展的标准不是“流量”或“估值”,而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乘客和司机是网约车企业的“衣食父母”,是其走远做强的“资本”,正是他们的选择撑起了企业的“流量估值”和持续发展。如果没有乘客和司机的选择,再大的网约车平台终将会轰然倒塌。
而这篇文章在业内一度被解读为是在喊话滴滴。
被轻视的人车不符
在此之前,市场对于网约车的安全问题一直聚焦在司机本身,比如部分网约车驾驶员存在吸毒、精神病、违法乱纪等问题。
2015年12月,深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破获某平台2名网约车驾驶员非法买卖枪支案,近排查深圳网约车司机中有吸毒前科或重大刑事犯罪前科共3086名。
由于顺风车合乘、平摊费用的拼车性质,本质上不属于经营性业务,网约车平台不承担承运人责任,所以此前对顺风车的监管要比网约出租车宽松不少。
此前,注册顺风车司机提交证明环节无需本人手持证件,若有人购买全套虚假材料提交注册,平台难以辨别。
有报道称,滴滴顺风车在注册审核环节上存在明显漏洞。女性司机在上传了男性司机的系列证件后也能正常过审。
但是5月份之后,滴滴已经在顺风车车主资质审核上下了不少功夫。全国整顿一周重新上线之后,车主每次接单前必须进行人脸识别。
这次乐清姑娘遇害案之后,滴滴方面也表示嫌疑人钟某此前背景审查未发现犯罪记录,是用其真实的身份证、驾驶证和行驶证信息(含车牌号)在顺风车平台注册并通过审核,在接单前通过了平台的人脸识别。
但是嫌疑人的案发车牌系钟某线下临时伪造。
也就是说,这笔订单出现了人车不符的情况,但是乘客赵某在上车的时候并没有拒绝。
而人车不符其实是目前众多网约车案件的重要隐患。
2016年5月2日,深圳一名24岁女教师搭乘滴滴顺风车返回学校,司机潘某持刀逼迫被害人交出身上财物,之后将其残忍杀害。
随后滴滴公司通报称,涉案司机在平台上的注册信息均为真实信息,但涉案车辆的牌照系司机临时伪造。
根据警方的调查结果,受害人在发现车牌和平台信息不相符时,选择了在平台上取消订单,并继续乘坐。
事实上,滴滴为此已经多方宣传希望乘客重视。滴滴顺风车此前已上线人车不符评价机制,主动邀请乘客评价司机和车辆是否与软件显示信息一致,并联系前后多个订单的乘客进行核实,一经确认立即封禁。
只是,很多时候,贪图方便的乘客往往选择忽视人车不符的情况。
被商业化的顺风车
2016年7月28日,交通运输部公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其中第三十八条规定:“私人小客车合乘,也称为顺风车、顺风车,按城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执行”。顺风车不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约束。
但是随后各地发布的指导意见中均对合乘车辆每日的派单数量作出规定,北京、上海等地要求上限为2次。但滴滴顺风车此前每日最高可接单数为15单,明显高于各地政府的规定。
这意味着,顺风车中存在一定数量的“专职车主”,他们并非在上下班或有计划的出行中顺便捎人,而是带着营利目的专职运营。
事实上,在专车、快车补贴明显缩水之后,的确有一批曾经的专车、快车司机做起了全职顺风车司机。而这些顺风车司机的存在,让原本合乘、平摊费用的拼车性质变味,违背了顺风车原本的公益定位。
但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车主成为顺风车司机,大多数时候,平台默许了这些全职顺风车司机的存在,放弃拒绝这些有潜在危险的用户。
当然,顺风车并不是滴滴一家独有的业务。
目前市面上,除了滴滴,还有做顺风车起家的嘀嗒,以及刚加入顺风车不久的高德。
据嘀嗒方面的数据显示,其已拥有超过8000万用户,1250万车主。滴滴顺风车数据显示,其已覆盖国内近400座城市,汇集了2300万车主分享自己的座位。
而这场面对顺风车的调整将影响着三家的业务走向。
因为即使网约车已经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监控机动车的行踪,甚至可以用技术手段实现可视化监控,即使网约车外在安全性上实际已经比传统出租车更为可靠,但滴滴们至今依然没有办法百分百保证乘客的安全。
不过,在接连出现顺风车人命案之后,逃离的不仅仅是恐慌的乘客,还有那些不希望被“污名化”的车主。
“ 征稿啦 ”
CSDN 公众号秉持着「与千万技术人共成长」理念,不仅以「极客头条」、「畅言」栏目在第一时间以技术人的独特视角描述技术人关心的行业焦点事件,更有「技术头条」专栏,深度解读行业内的热门技术与场景应用,让所有的开发者紧跟技术潮流,保持警醒的技术嗅觉,对行业趋势、技术有更为全面的认知。
如果你有优质的文章,或是行业热点事件、技术趋势的真知灼见,或是深度的应用实践、场景方案等的新见解,欢迎联系 CSDN 投稿,联系方式:微信(guorui_1118,请备注投稿+姓名+公司职位),邮箱(guorui@csdn.net)。
————— 推荐阅读 —————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